两辆满载猫笼的卡车停在广东清远迎咀水库边,戴口罩的神秘人迅速打开笼门,近千只猫咪在惊恐中四散奔逃——这不是救援行动,而是一场披着"放生"外衣的生态灾难。11月1日发生的这起事件中,多只猫咪因应激跳入水库溺亡,志愿者更发现部分猫携带猫瘟病毒。当"善举"变成杀戮,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黑色利益?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触目惊心的"放生"现场还原
![]()
image
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放生者选择水库陡坡作为释放点,导致大量猫咪直接冲入水中。这与2023年同地发生的放生事件如出一辙,当时被放生的猫咪因缺乏食物瘦成皮包骨,最终活活饿死。更蹊跷的是,放生者全程佩戴口罩躲避拍摄,却专门记录放生数量等数据,这种矛盾行为暴露出其真实目的并非宗教功德。
![]()
image
水库管理所工作人员证实,这已是近年来的第三次类似事件。尽管官方通报称暂未发现溺亡猫只,但现场遗留的猫粮和山林中躲藏的猫群,仍暴露了这场"放生秀"的仓促与草率。动物防疫部门介入后,最令人担忧的隐患浮出水面:这些来源不明的猫群可能携带传染病,对饮用水备用水源构成长期威胁。
![]()
image
放生变弃养:黑色产业链的三种可能
![]()
image
病猫处理产业链浮出水面。批量收购流浪猫的成本每只不足10元,而无证养殖场或宠物黑市常通过此类渠道处理病弱动物。2023年该水库出现的病死猫群,就被检测出携带猫瘟病毒,这次放生的猫同样出现精神萎靡症状,不排除是灰色产业"甩包袱"的行为。
流量变现生意正在扭曲放生本质。部分短视频账号通过极端放生视频获取打赏,有组织者甚至明码标价"功德金"。此次放生者详细记录数据的行为,与宗教放生追求"无相布施"的理念背道而驰,更接近商业作秀。
已成顽疾。水库工作人员坦言"往年也有类似情况",表明某些团体已将工业用水区默认为"无害"的垃圾处理场。尽管水库设有围网,放生者仍通过镇界交界处潜入,反映出监管存在盲区。
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失守
现行《动物防疫法》第30条虽禁止弃养动物,但对"非保护类动物放生"缺乏具体罚则。《野生动物保护法》第38条也仅规范保护物种放生。这种法律空白使得类似事件屡禁不止,违法成本几乎为零。
更值得警惕的是功德观念的异化。佛教强调放生需满足"所见随缘""非专为他买"等条件,而批量采购病猫的行为,本质是将生命货币化。2023年饿死的放生猫群,用生命揭穿了这种"伪慈悲"的实质。
生态代价同样不可忽视。猫瘟病毒可通过尸体传播,雨季时可能随雨水流入水库。虽然当前水质检测达标,但病原体潜伏期长的特性,仍对备用水源构成潜在风险。
斩断链条需要三把利剑
平台监管需封杀作秀式放生视频,切断流量变现路径;源头追溯应建立猫只电子标识系统,让每只猫的来源可查询;立法补漏迫在眉睫,建议将非规范放生纳入治安处罚条例。
公众可通过举报异常活体运输、选择领养代替放生等方式参与监督。真正的慈悲从不是表演,当放生变成产业链末端的销赃手段时,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下一场生态灾难的买单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