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雨天出门得蹚水,夏天蚊子能把人‘抬走’,现在出门脚不沾泥,傍晚在院里乘凉都清净!” 胶州市胶东街道大麻湾一村村民崔冲南站在平整的街巷上,望着墙角新铺设的雨水井盖感慨道。2025 年 6 月,随着该村雨水管道改造工程完工,困扰村民多年的积水难题彻底成为历史。
改造前的大麻湾一村,街巷坑洼不平如同 “搓衣板”。每到雨季,生活污水与雨水混流漫溢,路面形成深浅不一的积水坑,老人小孩出行频频 “中招”。村民王继永回忆:“最深处能没过脚踝,我家孙子去年就摔过一跤。夏天积水一泡,蚊蝇成群,窗户都不敢开。” 这一困境,曾是胶东街道人居环境整治的 “硬骨头”。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胶东街道以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为抓手,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将大麻湾一村排水沟整修工程纳入 2025 年度第一批奖补项目。该项目作为街道60余万元村庄硬件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雨污分流设计,确保排水通畅。施工中,工人采用机械开挖与人工修整结合的方式,同步整修路面,最大限度减少对村民生活的影响。
“施工队早上六点就到岗,中午错峰作业,还专门留了临时通道。” 王继永看着家门口新硬化的路面说。为保障工程质量,胶东街道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安排专人现场督导,确保管道接口严密、坡度合规,井盖承载等级达到标准。仅用一个月,昔日的 “积水巷” 就变身 “舒心路”,雨水落地即排,路面干净整洁。
![]()
环境的蝶变带来了生活品质的跃升。如今漫步大麻湾一村,街巷平整如镜,墙角绿植葱茏,曾经的积水点被改造成微型休憩角。“以前卖菜的三轮车都不愿进村,现在快递直接送到家门口。” 崔冲南笑着说,夏天蚊蝇少了大半,傍晚邻里聚在休憩角聊天,比城里还惬意。
这场 “地下革命”,是胶东街道人居环境整治的缩影。近年来,街道秉持 “微整治・精提升” 理念,通过奖补资金撬动基础设施升级,已推动 14 个村庄完成道路硬化、排水改造。“我们既要解决眼前的积水问题,更要构建长效管护机制。”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 “信用 + 人居环境” 模式,发动村民参与设施维护,让 “一时美” 变成 “持久美”。
管道铺进街巷,幸福流进心间。大麻湾一村的改造实践,正是胶州市农村人居环境从“外在美”向“内在美”蜕变的生动注脚,让村民在细微变化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超 通讯员 徐立媛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