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云 徐秀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并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锚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发展与国际发展治理大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是全面发力的关键阶段。本次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以其战略性、前瞻性和系统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绘制了清晰蓝图,标志着我国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同时,《建议》提出了包括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等七个具体目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
新发展理念实践成效显著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和红绿灯。“十三五”和“十四五”时期的实践充分证明,新发展理念具有强大的先导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不断走深走实的实践探索中建立起理论上的系统性和对既有发展理论的超越性。从国内现代化到全球共同现代化,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再到体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实践中不断延展。
创新发展始终是驱动中国自主发展的内核。从引进创新到自主创新,从单个创新到联合创新,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从物质创新到理念创新,再到体制机制创新,中国式创新理念不断在实践中发育出符合自身文化和制度的路径,持续保持国家创新的动力和学习的能力,并使创新群体不断跨越行业藩篱与地理空间,推动新要素在全社会的逐步扩散与应用,从而不仅推动自身发展,也通过对外合作推动全球南方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逐步提高,并为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据统计,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已使中国成为全球创新的“策源地”和新技术加速落地的“催化器”,并加速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中心”转变的历史性突破。
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同的均衡发展。为此,宏观层面需要系统思维、统筹决策的核心,并同时处理长期和短期、局部和整体、效率和公平等不同要素之间的平衡,尤其需要具备处理发展实践中涌现的模糊性等棘手问题的高度智慧。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再到扎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协调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稳步推进,形成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绿色发展引领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并为全球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样板。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工业化经济增长危机觉醒,到新世纪后日益增强的气候变化公共挑战,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新的绿色转型路径。中国通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指引,在推动自身绿色产业转型的同时,也成为全球的绿色引领者。当前,中国已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和新能源产业链,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中国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积极贡献中国智慧。
开放发展推动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尤其在当前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全球供应链面临断裂危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停滞不前等复合性挑战格局下,我国始终坚持的开放发展理念,为不确定的世界提供了稳定预期的确定性。当前,我国货物贸易连续8年世界第一,服务贸易突破1万亿美元,对外投资稳居世界前三,体现了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动力源的担当。同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共享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新发展理念的最终落脚点。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即发展成果需体现包容性和共享性,物质上的增长需转化为人民的福利。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4年的79岁;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在实践层面对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十五五”时期,我国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继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第一,创新驱动发展将进一步强化。此次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人工智能+”行动将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第二,协调发展格局将更加优化。“十五五”时期将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加快推进,通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持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第三,绿色发展转型将深入推进。“十五五”时期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加快构建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将加速。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将广泛开展,使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第四,开放发展空间将不断拓展。《建议》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出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程,扩大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第五,共享发展成果也将更加丰硕。《建议》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部署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举措。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立场。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实践,不仅具有国内意义,也具有世界意义。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中国通过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等,与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共享发展经验,推动共同发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继续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为世界注入稳定性,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人类现代化探索新路径。(作者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