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六九年秋天,在云南边境一个叫老官屯的地方,气氛格外沉重。
![]()
清军的主帅傅恒病倒在床,脸色很不好看。整个军营里也见不到多少生气。原本浩浩荡荡的三万人马,如今只剩下一万三千人。夺去这么多将士生命的,不是刀枪,而是当地那要命的瘴气。傅恒可是乾隆皇帝的妻弟,当年在战场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这时候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一点办法都没有。恐怕他自己也没想到,这场仗一打就是七年,更让人看清了所谓“康乾盛世”背后存在的问题。
要说这场仗是怎么打起来的,还得从乾隆皇帝当时的心态说起。那时清朝国力强盛,乾隆自认是“十全老人”,对刚刚完成的疆域统一很是得意。在他和满朝大臣眼里,缅甸不过是个偏远小国,根本没把它当回事。
可他们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西南边境另一边的贡榜王朝正在快速崛起。这个王朝从一七五二年建立后,就不断向外扩张。到了乾隆年间,缅甸已经成了东南亚的强国,先后拿下了老挝、灭掉了暹罗(现在的泰国),还对外宣称有几十万大军。
更关键的是,缅甸军队不光用传统兵器,还装备了很多先进的英式火枪和火炮。而清军主要还是靠刀枪弓箭,这就差了一大截。
![]()
边境的紧张局势是从一七六二年冬天开始的。那时候缅甸军队经常越界到云南普洱一带抢掠。刚开始,从乾隆皇帝到地方官员,都以为这只是普通的边境骚扰,谁都没太在意。直到一七六五年,乾隆派刘藻担任云贵总督,负责处理边境问题。没想到刘藻是个文人,不懂军事,他带的六百绿营兵在缅军面前根本打不过。刘藻为了推卸责任,竟然谎报军情,被乾隆发现后撤职查办,最后自杀了。
接着乾隆调来陕甘总督杨应琚接任。杨应琚开始打了几场胜仗,收复了一些地方,但他太着急了,竟对外宣称清军有陆军三十万、水军二十万,命令缅甸投降。缅甸国王哪会轻易服软?立刻调集大军反击。结果清军大败,只剩下几百人逃回来。杨应琚也走了刘藻的老路,因为谎报军情被问罪,最后也选择了自我了断。连续两位封疆大吏自杀,让乾隆大为震惊。一七六七年,他派出亲信明瑞担任云贵总督。明瑞带领两万五千大军直扑缅甸都城,开始打得很顺利,却因为粮草供应不上,在缅甸境内被团团围住,几乎全军覆没,明瑞自己也战死了。连续三次惨败,终于让乾隆承认:“是朕小看了缅人,考虑不够长远,这是朕的过错。”明瑞战死让乾隆觉得很没面子。一七六八年,他不听大臣们劝阻,派自己的妻弟傅恒再次征讨缅甸。傅恒带着三万大军,其中包括精锐的八旗兵和水师,顶着瘴气深入缅甸境内两千多里。谁知还没正式开打,清军就因为痢疾减员严重,到达目的地时只剩下一万三千人。傅恒自己也病倒了。这时缅甸也因为连年打仗消耗很大,主动提出议和。傅恒趁这个机会撤兵回朝,不久就病逝了。妻弟的死终于让乾隆明白“现在看形势,应该知难而退”,放弃了征服缅甸的念头。
一七六九年十一月,双方签订《老官屯协议》,缅甸表示向清朝称臣纳贡。表面上看清朝多了个藩属国,但实际上谁都没赢。
这场清缅战争,让我们看到了“康乾盛世”背后的另一面。据当时来华的传教士记载,战争期间老百姓面黄肌瘦,所谓的盛世繁华恐怕只是表面光鲜。
![]()
这场战争花了清朝九百万两白银,损失了大量精锐部队,给本就被乾隆各种大工程掏空的国库,又添上了一笔沉重负担。
更让人感慨的是,清军将领在见识了缅军的先进火炮后,曾向乾隆请求从国外引进技术。
没想到,乾隆皇帝不但没有采纳建议,反而把手下训了一顿:“咱们建州的老传统,就是骑马射箭,这些根本可不能丢!”
那时候,缅甸正调集主力攻打暹罗,只用了一部分兵力来应付清军。清军为什么老是打败仗呢?一方面是武器比不上人家,另一方面,将士们到了那边水土不服,粮草补给也常常跟不上,真是困难重重。
这场仗从一七六二年打到一七六九年,前前后后持续了七年。结果呢,两边谁都没占到便宜。清朝虽然让缅甸表面上归顺了,可并没有真正把缅甸收服。缅甸也因为连年打仗,伤了元气,在东南亚一带的强势地位,也大不如前了。
说起来,这场战争最大的受益者,反倒是暹罗,也就是现在的泰国。趁着缅甸被清军拖着,暹罗的郑信带领手下人马奋起反抗,不但打退了缅军,还建立了吞武里王朝,这就是今天泰国曼谷王朝的前身。清军和缅军打了这么多年,没想到最后成全了别人。
![]()
对清朝来说,清缅战争成了它由强变弱的一个转折点。乾隆皇帝守着祖宗的规矩,不愿意改革军事,这个态度,也给后来晚清时期被动挨打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一七九二年,乾隆在回顾自己一生功绩时,还是把“收服缅甸”算进了他的“十全武功”里。不过据他身边人说,晚年的时候,乾隆也曾私下里承认,他打了五十多年、八场大仗,唯独征伐缅甸这一场,算不上成功。
历史常常是由胜利的人来写的,可真相却往往藏在细节之中。清缅战争这件事告诉我们,不管一个国家曾经多么强大,如果总是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守着老规矩不肯进步,迟早会被时代甩在后面。
这也让我们不禁要想一想: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盛世?是各国都来朝拜的表面风光,还是老百姓能过上的安稳日子?是靠武力打出来的名声,还是顺应时代、不断进步的智慧?
如今,在北京的故宫里,乾隆皇帝那枚“十全老人”的印章还静静地盖在他珍爱的藏品上。几千里之外的云南边境,当年阵亡清军的坟头早已长满荒草。而在不远处的东南亚,暹罗王朝却在那段岁月之后,迎来了新的生机。
![]()
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会为谁停下脚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