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看不惯她。
![]()
![]()
一句话,把重庆工商大学胡老师送上热搜,也把自己送进法院。
10月中旬,南岸区法院要开审重庆高校第一起“老师告学生”的民事案,案由只有五个字:网络侵权。
别小看这五个字,它可能改写以后课堂的打开方式。
那天课上,胡老师随口问:“子公司和分公司到底差在哪?
李某某答不上来,低头划手机。
下课铃一响,老师把人留下来补了两句,语气不轻不重,原话是“回去把法条抄三遍,明天我检查”。
本来事情到这儿就该翻篇。
结果当晚,李某某把老师截成表情包,配文“刻薄老女人”“媚男怪”,发小红书。
点赞3万,评论5千,“姐姐好刚”飘满屏。
![]()
三天后,班长甩出完整录音,现场根本没有“侮辱”“歧视”,只有一句“抄三遍”。
舆论180°掉头,李某某删帖,甩出道歉信,惜字如金:“对不起,情绪上头。
网友不买账:上头?
上头就可以把人挂城墙?
胡老师没哭没闹,直接走法律通道。
9月立案,法院受理,传票寄到宿舍,李某某愣了半天才签。
同寝的人透露,那晚他连夜百度“民事侵权赔偿一般判多少”,手一直在抖。
学校也没和稀泥,15号发公告:记过,档案留痕,取消全年评优。
市教委更狠,20号发通知:网络法治课变成必修,占2学分,不及格不能毕业。
![]()
一句话,以前选修“摸鱼”,现在必修“保命”。
有人纳闷:一句“老子”值当上法院?
值。
90%受访老师举手赞成:今天敢挂人,明天就敢推人。
课堂不是饭圈,老师不是流量靶子。
中国政法大学趁机发起“课堂尊严”倡议,两天收集到8万教师签名。
有代表直接草拟《教师法》修订案:明确“教育惩戒权受法律保护”,正在排队进两会。
最现实的问题是:以后学生不爽,到底该怎么喷?
给你三条路,不踩雷:
![]()
1. 先私下对线。
觉得老师讲话难听,先加微信,约办公室,开着录音谈。
谈不拢再去找辅导员,别一上来就升堂。
2. 想网上曝光,先把证据锤实。
聊天记录、视频、作业截图,时间线对齐,别只截一半。
法院认的是完整链,不是情绪小作文。
3. 真·受不了,走官方投诉。
市教委、校长信箱、纪委热线,渠道全公开,比微博@更管用,还不会被反诉。
听说重庆工商大学已经在试点“网络行为积分”,每人起始100分,发帖被投诉查实一次扣20,扣完停课反省。
隔壁西南大学更鸡贼,把积分和保研挂钩,分分钟教你“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
李某某的辅导员私下跟同事吐槽:
“孩子不傻,就是没人告诉他,网暴的代价是白纸黑字写进档案,以后考公、进大厂,背调一调一个准。
所以啊,别再把“老子”挂嘴边。
法院传票不会提前@你,但它真会快递到宿舍。
课堂可以辩论,可以顶嘴,唯独不能升堂断案。
想骂,先学好法,再开好麦,别让一句情绪上头,变成简历上抹不掉的污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