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之夜:副教授掀翻乒坛格局
![]()
2025 年 WTT 美国大满贯赛女单决赛现场,当裁判宣布冠军归属时,全场观众的欢呼声中夹杂着难以置信的惊叹 —— 登顶的不是孙颖莎、王曼昱等夺冠热门,而是天津大学的体育副教授朱雨玲。这位前国乒世界冠军,在历经免疫系统疾病、手术治疗与退役转型后,用不到一年的复出时间,硬生生从最低级别赛事打回了世界之巅。
至暗时刻:从赛场到讲台的转身
![]()
2020 年成为朱雨玲人生的分水岭。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后,手术与休养让她彻底告别巅峰竞技状态,不得不挥别坚守多年的国乒赛场。“那是人生的至暗时刻,有不舍更有无奈。” 她在后来的采访中坦言,低落的情绪持续了很久,是家人的陪伴让她逐渐走出阴霾。
离开乒坛后,朱雨玲并未沉沦。她考入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博士,2023 年正式入职天津大学成为一名体育教师。讲台之上的她迅速进入角色:承担三个本科班与一个研究生班的教学任务,带校乒乓球队训练,主导开发《专业乒乓球专项课程》,还建起 “雨玲工作室” 打造体育育人平台,年均举办百余场校园赛事,在校园里掀起了乒乓热潮。
复出之路:从外卡赛到冠军赛的逆袭
![]()
“乒乓球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那份热爱从未熄灭。”2024 年,澳门特区人才引进计划与 WTT 澳门冠军赛的外卡,为朱雨玲的梦想按下了重启键。这是她时隔 1600 多天重返赛场,尽管止步 16 强,但 “梦幻、开心、感恩” 的心情让她坚定了复出的决心。
没有积分的她只能从零开始。外卡赛、支线赛、挑战赛,她一场场挣积分,甚至遭遇过仅获 2 个积分的 “一轮游”。作为大学教师,她必须在教学、读博与训练间找到平衡 —— 学校领导的支持给了她时间弹性,但缺乏完备训练配置的现实,让她只能选择 “以赛代练”,在实战中总结提升技术。
冠军哲学:世界大了,乒乓球便小了
![]()
美国大满贯赛夺冠后,面对 “创造天大喜事” 的赞誉,朱雨玲却异常淡然。“夺冠不代表实力有多强,只是平衡了凶与稳、刚与韧的关系。” 她坦言自己的打法并非最先进,如今更在意享受比赛过程而非结果。
这种通透源于赛场外的成长。一次比赛前,她因怕输给无名选手而紧张,学生一句 “怕输就别参赛,不参赛永远不会输” 点醒了她。“以前乒乓球是全部,所以患得患失;如今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反而能放平心态。”30 岁的她早已学会与自己和解。
眼下,朱雨玲还在继续兼顾教师与选手的双重身份。结束美国赛事后,她马不停蹄备战后续 WTT 赛事,更将目光投向了承办乒乓球项目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对于这位 30 岁的 “跨界冠军” 而言,走下领奖台是教书育人的朱老师,站上赛场便是追逐热爱的朱选手,而未来的每一步,都是与梦想的续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