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拥有中日韩多元文化背景的韩国籍建筑师,郑东贤始终深耕于东方建筑文化的实践与研究,他并不满足于对东方建筑形式的简单复刻,而是深入挖掘那些日渐消弭的东方文化精髓。师从日本建筑史学家铃木博之,在华工作二十余年,在漫长的学习与工作历程中,他汲取着不同地域文化的养分,最终汇聚成独特的建筑语言。郑东贤巧妙地将这些文化积淀与当代设计手法相融合,在建筑语境的转换中,寻找平衡点,以一种开放而克制的态度,让东方文化观、自然观、建筑观,在设计中自然流淌。
![]()
郑东贤
韩国籍建筑师
PLAT ASIA联合创始人
南海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郑东贤秉持着对建筑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建筑为媒介,开启一场又一场与自然的深度对话,这包括以桃源意象为概念的长沙新长福|潇邦1999餐厅;通过木质家具和旧质材料(如回收木材)表达时间深度的广州中旅阿那亚九龙湖YIN HOTELS;以隐藏式建筑手法建造的三亚山谷餐厅(森海·四葉)等等。
![]()
阿那亚隐庐酒店©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郑东贤创造出的非日常、非城市、非常规的空间体验,满足着当代人的精神需求。作为这次PChouse Award私宅设计大奖赛事评委,我们邀请郑东贤从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的角度解析空间中的“新共生”,以及环境、空间、艺术、自然、科技等等,如何成就人的最佳状态,并预测未来理想居住空间的模样。
对话郑东贤
【PCHOUSE】空间不只是静态的容器,而是随时间和生活轨迹不断进化的载体。当我们讨论“新共生”时,您如何通过设计,让空间与时间“共生”,同时承载居住者的情感需求与记忆?结合您的案例,谈谈您在这方面的具体实践?
【郑东贤】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角度,流动的时间和恒久的空间早就将艺术、自然、科技融入人类的生活,共同生长;对于居住空间,通过设计将环境本质呈现出来就是共生的一种方式。
![]()
![]()
![]()
![]()
长沙新长福|潇邦1999餐厅©金东郁
![]()
![]()
![]()
![]()
![]()
中旅阿那亚九龙湖·YIN HOTELS©朱雨蒙
【PCHOUSE】当下,我们在设计中尤为关注艺术、自然与智能科技,在您看来,如何在设计中让这三者形成“共生”关系,既满足功能性又保留空间的人文温度?
【郑东贤】一切都要服务于人的需求,回归人性化、人本主义,回归人的身体、精神和感知。
![]()
![]()
![]()
![]()
阿那亚金山岭山谷汤泉及澜山酒店大堂©金东郁
![]()
![]()
![]()
![]()
阿那亚隐庐酒店©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PCHOUSE】您认为当下我们在讨论“共生”这一话题时,是否会存在一些误区?结合您对未来居住空间的展望,您认为“新共生”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它又将如何影响未来的设计趋势?
【郑东贤】“自由”应是人的理想栖居状态。现代城市中,所谓公共空间、移动空间都并不自由地属于人,某种意义上,只有私宅可以提供给人完整的自由空间。所以,未来的居住空间一定是赋予人自由度的,比如不限定固定场景,由软装带来更多可能性,可随时转变的灵活度,具有流动性。这种自由度才能保持艺术、自然、科技的开放性、体验性和感知性。
![]()
![]()
![]()
![]()
三亚山谷餐厅(森海·四葉)©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