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这么早起来干嘛?外面冷得厉害呢。”小张小声问。
“去晒些玉米和白菜,立冬了,得准备过冬的粮食啊。”李阿姨裹紧围巾,笑着回答。她已经年过六十,每年立冬前后,总有一套自己的生活节奏。
小张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冬天冷,你一个人弄这些,不累吗?”
李阿姨笑了笑:“小心点就行,冬天身体要听话,也得慢慢过,老人说的节气里遵守四个‘不’,我一直记着呢。”
![]()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古人讲“冬藏”,意思是万物收藏、养精蓄锐,而人的养生也应顺应这个节气。立冬前后对中老年人来说,是一个身体和生活的“换季适应期”,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很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关节酸痛、呼吸道敏感等问题。
李阿姨笑谈自己家的“冬季守则”,其实就是立冬四个注意事项:不出、不做、不睡、不囤。
一、不出——雾天留在家里
立冬之后,北方的晨雾和阴雨会频繁出现。
李阿姨曾在雾天出门买菜,回来后整个人咳嗽不止,血压也微微升高。《伤寒论》里提到“风寒之邪,先袭肺”,意思是风寒湿邪最先影响呼吸系统。
她现在遇到大雾天气,宁可推迟出门。家中备些蔬菜和食材,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还会点上薰衣草或艾草,既增加湿润感,也让呼吸顺畅。
若确需出门,她会戴口罩、围巾捂住口鼻,还会让孙子陪伴,慢慢走路,确保不会因低温或路滑而受伤。
![]()
二、不做——轻体力为主
冬天的早晨,气温低,关节和肌肉容易僵硬。李阿姨年轻时搬过不少重物,每到寒冷季节,膝盖、腰部就会隐隐作痛。
李阿姨的解决办法是选暖和的上午活动,搬运东西前先搓搓手、揉揉膝盖热身。轻松缓慢地完成家务,不勉强自己,感觉累了就停下。
她还会选择快走或轻柔拉伸替代大力搬动,既活动身体,又保持心肺顺畅。
三、不睡——呼吸通畅为主
很多人冬天喜欢蒙头睡觉,以为这样更暖和。李阿姨年轻时也尝试过,但常常早晨醒来头晕乏力。后来才知道,被子封闭、空气流通差,二氧化碳聚集,会让氧气减少。
她改为睡前泡脚,促进血液循环;穿宽松棉质睡衣,把被子盖到下巴,口鼻保持通气;睡前开一盏小夜灯,既安心又暖和。
夜里翻身时,不会因为被子压迫而呼吸受阻。李阿姨发现,这样的睡眠比蒙头睡觉精神好多了,血压也更稳定。
![]()
四、不囤——量力而行储存食物
中老年人常有冬天囤肉的习惯。李阿姨以前一次买十几斤猪肉,结果存放一周后部分变质。肉类冷藏虽延长保鲜,但蛋白质、维生素会随着反复解冻流失,还容易滋生细菌。
肠胃功能不如年轻人,吃了变质肉容易腹痛或消化不良。
现在,她根据家庭成员的食量,适量购买,并优先用新鲜食材烹饪。冷冻的肉会一次性解冻使用完,保持营养和口感。
立冬的四个注意事项,看似简单,却涵盖了呼吸系统、关节、血压、肠胃等多方面的健康考量。
注明: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本文仅供参考,描写的医疗知识真实有依据,但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同样并未影射任何事情,仅作科普。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其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