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酱块子脸”也能拿选美高分?
![]()
屏幕前不少人把刚喝进去的汽水喷了出来。
![]()
东北一场地方赛事把“脸盘方到能直接切酸菜”的张倩推到热搜,抖音播放量三天飙到三亿,顺手把农家大酱卖脱销。
审美还是审丑,网友吵成麻花。
先说最直观的:镜头里的张倩确实不是常规意义的尖下巴,她一笑,下颌角像两块刚出锅的玉米饼,敦敦实实。
弹幕里有人嘴碎“这脸能直接蘸酱吃”,结果东北老铁先不干了,把“大酱块子”刷成了骄傲标签。
京东后台数据更离谱——同款大酱周销量翻十五倍,厂家连夜把标签改成“选美同款”,连包装都印上张倩的方脸卡通,土味里带点萌。
赛事组委会出来补刀:人家评分表上“地域特色辨识度”占四成,方脸恰恰踩中得分点。
评委李梅一句话扎心,“能把家乡文化讲哭观众,比玻尿酸脸稀有多了。
”张倩在推介环节搬出姥姥的酱缸,从选豆、烀豆到打耙,全程东北话rap,现场大爷大妈直接鼓掌打拍子。
央视三农转发了她教做酱的视频,五十万粉丝瞬间涌进账号,评论区成了“云腌菜”现场。
吵归吵,数据摆那儿:社科院报告说九零后里六成七能接受“非标准脸”,比五年前涨了近三十个百分点。
东北师大民俗教授王雪松补了一句历史梗——满族老画里福晋多是方盘脸,象征“地阔方圆,能盛得住福”。
原来“大酱块子”早就是审美暗线,只是今天才被流量打捞。
对张倩来说,比赛奖金没几个钱,大酱销量却是实打实的分红。
她最新视频里把得奖的绶带往酱缸上一挂,配文:“脸方不方,酱香不香,你们说了算。
”网友一边喊“姐姐给我留两斤”,一边把“同款方脸”贴纸刷到十万件,连黑龙江文旅都下场蹭热点,发起挑战,喊大家晒家乡“土味颜值”。
热闹背后也有冷思考。
心理学专家敲黑板:玩梗别越界,方脸梗一旦变成人身攻击,味道就馊了。
赛事创新、地域自信、流量变现,每一步都得踩在“尊重”这条边线上。
至于审美多元化是不是只火这一阵,得看下一个“张倩”出现时,大家还笑不笑得出来。
留言区留给你们:如果下次选美赛场出现“锅包肉脸”“酸菜脸”,你会给掌声还是给吐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