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俊豪 乔然
阅读提示
早上6点半,《工人日报》记者在北京市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见到了“时传祥青年班”班长付晨,这一天,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师傅,记者要跟着他学习如何当一名抽粪工人。
“准备好了就去换衣服,上午时段非常宝贵。”近日,《工人日报》记者体验了抽粪工人的工作。体验当天早上6点半,记者在北京市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见到了“时传祥青年班”班长付晨,这一天,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师傅,记者要跟着他学习如何当一名抽粪工人。
抽粪是一项技术活
换上工装,戴上口罩,记者跟随抽粪车出发了。付晨是“时传祥青年班”的第6任班长,从事抽粪工作已有16年的时间。在路上,他解释说,抽粪清污是一项带有“味道”的工作,为了尽量减少对群众的影响,时间安排和地点选择格外重要。如果遇到早高峰,人多车堵,狭小的胡同就无法作业。到了中午,用餐时间进行作业,附近居民肯定怨声载道,纷纷投诉。正因如此,抽粪工人出发时间非常早。
早上7点半,记者跟随付晨来到东城某个清洁站的清污点。停车立牌、开盖检查、拔管抽粪、清理消杀,全程不到10分钟。付晨的动作一气呵成,边操作边为记者讲解着最基本的动作要领,丝毫没有被刺鼻的气味和井内密集的沉淀物影响,反观记者,开盖一瞬间,下意识地远离井盖两三步,待适应“上头”的气味后,才缓缓往井下看去。付晨看到记者的反应笑了。
“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应过程,习惯就好,我当年也一样。”20年前的付晨18岁,曾是一名边防战士,退伍后被分配到北京市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时传祥所,成为一名掏粪工。回想起刚入职,他也有过矛盾犹豫的时刻,不敢告诉身边朋友自己的职业,刚工作时有抵触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深入,他渐渐感受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第2个点位,经过付晨的指导,记者开始上手操作。前期一切顺利,对于气味也有所准备,直到拔管入池启动抽粪时,记者一个踉跄,差点没有站住。原来很轻的管子在抽取沉淀物时会瞬间达到六七十斤的重量,控制不好,沉淀物就会喷洒而出。
抽取时入井管子的位置也很讲究,扎得太深会堵,太浅又抽不上来。付晨分享诀窍:若即若离。这不仅需要长年累月的反复实践,腰部还得有力气。此外,面对不同天气条件、时间条件和环境条件,还需要有额外的操作。此时的记者意识到,除了克服气味,抽粪也是一项技术活。
要学会和居民打交道
“抽粪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如何与居民打交道。”这是付晨让记者记住的重点。在第3个点位,师傅的教导得到了印证。在他口中,这是一个有难度的点位。该点位地处红桥市场附近,位于胡同居民区的公厕旁,地形狭小细长,住户众多。不同于之前的点位可以“停车就抽”,这次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到达抽粪点。
付晨开始带着记者,将胡同两侧堵路的电动车、自行车挪开,让抽粪车得以通过。付晨边搬车边提示抽粪车司机倒车打轮的方向,遇到对面驶来的汽车还要及时提醒对方倒车。
半小时后,粪车顺利到达作业点,付晨长舒一口气。他告诉记者,这是他工作的常态,有时还会遇到更糟糕的情况。“遇到车主不在的私家车、三轮车,有联系方式的还能打电话,没有的就只能挨家挨户问居民,还联系不到的话,就只能选别的时间再来。”
付晨所在的“时传祥青年班”负责东城区南片100余座公厕的抽运工作,不同公厕周边居民情况不同,也存在极端个例情况。付晨曾经遇到一位大爷,因嫌气味太冲打12345投诉。每次经过,大爷都直接飙脏话“抽大粪的,真臭”,有一次,甚至把女子抽粪班组的一位女职工骂哭了。后来,付晨带领班组多次登门拜访沟通,之后每次来大爷家附近的点位作业前,会先打电话沟通,确定大爷不在家再来。
“这只是少数情况,更多的是暖心瞬间。”付晨介绍,在自己上班初期,有一年冬天,雪下得很大,路面很滑,付晨去郭庄胡同作业时,他看到要干活的井盖和周围的地面,被人铺了一层废煤渣。原来是胡同里居住的大爷大妈怕抽粪工干活滑倒,特意铺的。
总结出“八点”工作法
在第3个点位前,记者在付晨的指导下进行准备工作。先将附近居民挂在外面的被子收起,然后提醒居民们注意,最后立安全牌。此时时间接近中午11点,记者必须加快速度,赶在住户做饭前完成任务。
经过前两个点位的培训,记者放下包袱,腰部用力,脚步踩稳,拔管下井,眼睛盯着井下的沉淀物,手上控制一根绳子,脚部踩着抽粪管控制方向,很快第3个点位的工作顺利完成。就在记者喘着粗气开心之余,付晨赶忙提醒,抽粪车离开胡同后,还要把移动的车辆复原。
回到单位,时间来到中午12点。班组的其他成员热心地给付晨和记者留了饭。吃饭之余,付晨与记者闲聊起来。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在付晨的带领下,“时传祥青年班”总结出了“八点”工作法。即“粪车进街(胡同)慢一点,搬挪车辆轻一点,遇到衣物小心点,粪井抽运及时点,管子控得干净点,遇到居民热情点,听到怪话冷静点,荣誉面前谦虚点”。
去年的一次抽粪经历,让付晨印象深刻,在清理整排的移动厕所时,抽粪管因使用时间过长老化突然断裂,天上飘起“粪雨”,付晨顶着臭味完成作业。回家后,洗了好几遍澡。
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理解了抽粪工的工作情况,看到“时传祥青年班”来抽粪,很多居民主动挪出位置,还会热情地打招呼。
16年的工作生涯,付晨坚信一句话:“抽粪是件平凡的小事,把平凡的小事一直做、脚踏实地地做、长年累月地做,就是伟大的事。”
时传祥已经逝世50年了,“时传祥青年班”也已经成立41年了,历经6任班组长,一代代年轻抽粪工接过接力棒,那份对职业的坚守和对群众的热情,从未远去。
来源:工人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