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铁饭碗不铁了!这4类岗位首当其冲,家有考生千万避开!
楼下超市的张叔最近总愁眉苦脸,他儿子备考两年终于考上了某单位的编外办事员,刚上班没半年就听说要清退编外人员。“当初说‘先占个坑,以后慢慢转编’,现在看来这坑都要没了!”小区里同样有考编娃的李阿姨也跟着叹气:“早知道不如让孩子考国企,现在编制咋越来越不保险了?”
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心事。曾几何时,“编制”就是“铁饭碗”的代名词,意味着稳定的收入、齐全的福利和体面的身份。但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的政策里藏着明显信号:编制的“铁壳”正在松动,尤其是这4类岗位,早已不是传说中“旱涝保收”的避风港,家有考生的可得擦亮眼睛。
一、编外辅助岗:多地打响清退第一枪,合同到期可能不续
要说现在最危险的“体制内岗位”,编外辅助岗绝对排第一。这些没正式编制、靠合同维系的岗位,过去常被当作“过渡选择”,但如今已成为清理精简的重点对象。
哈尔滨早在2025年就率先出台政策,明确五年内每年精简20%以上编外人员。湖北监利市更直接,给出了刚性时间表:第一年清退30%,第二年30%,第三年40%,三年内全部清理到位。这可不是空喊口号,湖南常宁市已经明确要求,服务窗口使用的编外人员必须清退——那些办事大厅的前台、咨询引导员,看似是单位“门面”,实则首当其冲被列入清理名单。
更严格的是考核硬杠杠。云南和顺镇规定,编外人员连续两次季度考核不合格,直接解除合同;全年旷工超3天、当季病假超15天或事假超10天,都可能丢工作。而且各地普遍划定了编外人员的“红线”:单位编外人员总数超出编制10%以上的,无条件清退。家有考生的可得想清楚,这类岗位连“稳定”都谈不上,更别指望“转编”的幻想了。
![]()
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岗:转企改制成定局,事业编直接核销
很多人觉得“文化单位编制稳”,但实际上,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早已是国家定调的大方向,这些岗位的“事业编”身份正在逐步消失。
国务院2018年12月发布的《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明确要求,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后须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全部签订劳动合同。哪些单位算“经营性”?政策写得很清楚:包括图书出版社、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艺术院团、电影制片厂、影剧院等 。
为了推进改革,国家还给出了税收优惠政策,但也明确了期限——转制企业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 。这意味着转制是“不可逆”的:一旦从事业单位变成企业,就再也回不到事业编制体系,工资福利按企业标准执行,退休待遇也和传统编制截然不同。2023年10月国家延续相关税收政策,更是给这场改制按下了“加速键”,这类岗位的“铁饭碗”早已名存实亡。
三、职能弱化的行政岗:编制精减有硬指标,缩减比例明确
公务员行政编曾被视为“铁饭碗中的铁饭碗”,但随着机构改革推进,职能弱化部门的行政编制正在被精准缩减,岗位稳定性大不如前。
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5%的比例精减,收回的编制用于加强重点领域。随后中办、国办2023年10月发文,明确中国人民银行核减30名行政编制、6名司局级领导职数,其他多个部委也有相应调整。中央带了头,地方也紧跟而上:四川内江按3%比例精减市级行政编制,山西省级减少3%编制、市一级至少减少2%,河南漯河更是直接精减54名市直机关行政编制 。
关键是,这种精减不是“一刀切”,而是“有减有增”——职能弱化、编制冗余、工作量不饱和的部门“当减则减”,比如不再保留的议事协调机构下属岗位、职责划转后任务量骤减的岗位,都成了精减重点 。要是考生盲目报考这类“看似清闲”的行政岗,很可能刚考上就面临编制调整。
四、非核心辅助岗:从“编制内”剥离,转为合同聘用制
不少事业单位里的后勤、技术辅助等非核心岗位,过去可能占用事业编制,但现在正逐步从编制体系中剥离,转为市场化的合同聘用制。
这类岗位的改革方向很明确:包括食堂、保洁、安保等后勤服务类岗位,实验室助理、IT维护等专业技术辅助类岗位,以及部分文员、资料管理等行政事务岗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非核心业务”,市场化程度高,没必要占用宝贵的编制资源。
地方已经有了具体实践:扬州广陵区对村(社区)工作者实施“员额管理”,虽然统一招录、统一薪酬,但本质是“员额即岗位”,并非传统事业编,薪酬与考核直接挂钩,不再有“旱涝保收”的保障 。更关键的是,这类岗位转制后,养老金计算方式、福利标准都会按企业化模式调整,虽然基本工资可能变化不大,但“编制福利”基本消失,和普通企业岗位的差异越来越小。
说到底,“编制铁饭碗”的松动,本质是体制机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把资源集中到核心岗位、重点领域,让编制真正服务于“干事创业”而非“养闲人”。家有考生的千万别再盯着“编制”二字盲目报考,报考前一定要查清楚:岗位是不是编外辅助岗?单位属于经营性还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所在部门职能是强化还是弱化?毕竟,现在真正的“铁饭碗”不是编制,而是无可替代的核心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