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缩水、业主维权?2025房价调整下的真实图景与官方回应
周末在小区楼下遛弯,碰上二楼的李姐正拿着房产证叹气:“2021年花420万买的三居室,上周中介说现在挂牌顶多250万,这才四年就亏了170万,比我老公三年工资还多!”这话瞬间围拢了一群邻居——有人说自家小区挂牌量半年翻了倍,有人吐槽“月供6000,租金才2800”,还有人拿着手机刷着“集体退房”的新闻发愁。
房子早已不是单纯的住所,而是多数家庭的“压舱石”。2025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让不少业主坐立难安,“房价缩水”“退房维权”成了社区群里的高频词。但传言中的“贬值40%”是否属实?业主要求退房能否得到支持?官方又有哪些政策应对?咱们结合权威数据和政策一一说清。
一、数据说话:哪里的房子跌了?官方跌幅有多少
先澄清一个关键问题:“房子缩水40%”并非全国普遍现象,而是部分区域从历史峰值的累计跌幅。从官方数据来看,房价调整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国家统计局2025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已连续下跌41个月,9月环比下跌0.74%,同比下跌7.38%。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分化明显:北京、深圳9月二手房价格环比均下跌0.9%,广州下跌1.0%,一线城市整体环比跌幅1.0%;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同比下跌7.2%,三四线城市同比下跌8.5%。
部分前期涨幅较高的区域跌幅更为突出,比如深圳宝安区部分楼盘,从2021年峰值到2025年9月,挂牌价跌幅超40%,但这属于极端案例。从全国整体看,国家统计局2025年二季度数据显示,即便是曾经坚挺的北京核心区学区房,价格也从高峰期的每平方米10万元跌至6.5万元左右,累计跌幅35%。
供给端的压力同样明显。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仅10.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2.6%,创下2015年以来的最低点,且这一趋势在2025年上半年持续。北京2025年前9个月二手房新增挂牌量近16万套,上海达13万套,买家议价空间普遍拉大到10%以上,市场进入买方主导阶段。
![]()
二、退房潮真相:官方支持哪种情况退房?有何案例
“房价跌了就退房”的呼声虽高,但从官方政策和实际案例来看,退房并非易事,需满足明确条件。
目前全国唯一官方协调的集中退房案例,是南京珠江四季悦城项目。2024年7月29日,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向新京报确认,该项目因总包单位停工导致无法交付,经区房产局和属地介入协调,启用监管账户资金启动退房流程,截至当日已有33户业主签订退房协议,剩余9户正在协调中。该项目监管账户共有5067万元资金,这是退房能落地的关键前提 。
从法律层面看,2023年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商品房消费者权利保护问题的批复》明确,只有在“房屋不能交付且无实际交付可能”的情况下,业主的价款返还请求权才优先于其他债权 。换句话说,单纯因房价贬值要求退房,并不符合官方支持的退房条件。
司法实践中,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指出,若仅因房价下跌主张退房,法院通常不予支持;但如果是开发商违约导致房屋无法交付,业主不仅能要回房款,还可主张贷款利息赔偿 。2025年以来,各地并未出现因房价贬值而官方协调集体退房的案例,多数“退房维权”仍停留在业主与开发商的协商阶段。
三、政策应对:官方已出哪些“稳市牌”?效果如何
面对市场调整,从中央到地方已密集出台政策,核心围绕“止跌回稳”和风险化解。
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目标,随后政策组合拳陆续落地。住建部在2024年10月17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9月底以来,一手房看房量、签约量明显增加,二手房交易量持续上升,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具体政策包括三大类:
一是需求端松绑,2024年一线城市全面调整限购,广州取消全域限购,北京五环外社保年限从5年降至2年;央行于2024年9月将首套、二套房贷首付比例统一降至不低于15%,5年期以上LPR全年三次下调,最终降至3.6%。
二是供给端去库存,2024年5月央行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用于收购已建成未售新房充当保障房,11月财政部等三部门取消普通住宅标准,满2年住房对外销售免征增值税。
三是风险防控,住建部在2024年8月2日的政策吹风会上明确,将加快建立房屋定期体检、房屋保险、房屋养老金三项制度,防范房屋安全风险。
从效果看,政策尚未完全扭转市场预期。国家统计局2025年二季度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仍有53个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占比达75.7%,三四线城市库存去化周期超过28个月,部分城市房价甚至跌破开发成本。
四、业主实操指南:贬值后该咋办?这3点要记牢
对已购房业主来说,与其纠结“能不能退房”,不如做好风险应对和资产规划,这三点官方建议需重点关注:
1. 区分退房条件,理性维权:若房屋未停工且能正常交付,单纯房价下跌无法作为退房理由,可通过业主委员会与开发商协商弥补损失;若项目停工或存在交付风险,需第一时间向住建部门投诉,凭借购房合同和付款凭证主张权利,参考南京案例,优先核查监管账户资金情况 。
2. 利用政策红利,减轻负担:2024年9月央行启动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截至10月25日,符合条件的房贷利率已统一调整为LPR-30BP,若尚未调整可联系贷款银行办理;出售住房时,若房屋持有满2年,可享受增值税免征优惠,这一政策在2024年11月13日财政部等三部门的公告中已明确 。
3. 长期关注房屋保值,参与安全保障:住建部推动的房屋养老金制度已在多地试点,业主可按规定缴纳资金,用于房屋维修养护,维持资产价值;购买二手房时,可要求开发商或前业主提供房屋“体检报告”,这是未来房屋交易的重要参考。
说到底,房地产市场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发展”,曾经“买涨不买跌”的逻辑已不适用。对业主而言,与其焦虑短期贬值,不如聚焦房屋品质维护和个人财务规划;对潜在购房者来说,当前政策红利叠加市场调整,反而迎来了“挑房”的窗口期,但务必选择监管资金充足、口碑良好的开发商。房子终究是用来住的,回归居住本质,才能在市场波动中保持从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