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信贷行业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是后全球金融危机(GFC)监管改革的预期结果。然而,相关资金多流向房地产投资,而非为中小企业(SMEs)提供增长资本,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过去二十年间私人信贷的扩张,是后金融危机监管改革的预期成果。监管机构的明确意图是将信贷提供权从银行业转移至无杠杆机构。因此,私人信贷在金融体系中占比的提升,总体应被视为理想结果,而非警报信号。
但私人信贷的增长也伴随着挑战。当金融体系的某一板块快速扩张时,难免出现过度投机。而那些后知后觉入局的参与者,往往面临买入 “别人挑剩下的资产” 的风险。
![]()
澳大利亚约半数私人信贷与房地产相关(显然,澳大利亚的房地产贷款还不够多!)。彼得・雷 摄
向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提供高质量信息至关重要。尽职调查必不可少,尤其是对私人信贷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 —— 其信贷评估能力正是投资者的核心投资标的。
银行属于杠杆机构,同时承担期限转换职能。金融危机期间的事态发展,让监管机构更加担忧:当银行因资本充足率不足或融资风险被迫收缩信贷时,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杠杆属性意味着这种收缩可能会被放大。因此,监管机构更倾向于让更多信贷来自无杠杆、耐心资本。后金融危机监管改革将这一目标列为核心主题之一。此后,私人信贷已成长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向来比欧洲或澳大利亚 “银行渗透率更低” 的美国。
投资者投资私人信贷,本质是购买一组贷款组合。投资银行股权时亦是如此,但私人信贷的贷款组合规模显然小得多 —— 通常包含约 100 笔贷款,而非超过 100 万笔。
了解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是投资银行的重要尽职调查环节;而对于私人信贷投资,这一点至关重要。由于贷款组合规模较小,地域和行业多元化也尤为关键。组合或许能承受少数贷款违约,但如果违约集中爆发(往往伴随违约率大幅上升),将严重损害私人信贷投资的回报,甚至侵蚀本金。
我们无需过度担忧私人信贷中部分贷款的违约问题。这类贷款的利率包含风险溢价,用以覆盖一定程度的违约损失。可以说,与银行类似,若一家信贷机构的贷款零违约,反而说明其风险承担不足。
风险溢价可覆盖 “违约概率” 与 “违约损失率” 的综合影响。真正关键的是私人信贷机构的债务重组能力:它们能否帮助企业重回正轨?是否有过债务重组经验,且成功率如何?这些都是尽职调查的核心要素。
市场可能会混淆私人信贷与私募股权的风险。两者的核心区别之一是,私人信贷在资本结构层级中优先级高于私募股权。尽管如此,若私人信贷机构同时向同一家企业提供股权融资,仍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风险。
另一关键区别是私人信贷的期限短于私募股权。它无需依赖出售资产或首次公开募股(IPO)实现流动性。与银行业贷款类似,私人信贷的期限通常在 3 至 5 年左右,因此贷款组合会自然到期缩减。
正如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ASIC)近期发布的一份平衡全面的私人信贷报告所指出的,在澳大利亚,约半数私人信贷与房地产相关(显然,澳大利亚的房地产贷款还不够多!)。这一现象令人失望 —— 澳大利亚市场存在明显的增长资本缺口:中小企业需要的是用于扩张的融资,而非运营支出资金。
澳大利亚联储多个小企业调查小组多年来反复强调,银行业长期以来对这一领域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
私人信贷有能力切入这一赛道,而中小企业本可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私人信贷有望成为超级养老金行业向中小企业输送增长资本的渠道。
私人信贷是经济体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所有金融产品一样,“了解你的投资标的”(Know Your Product)至关重要。
*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01
11-2025
31
10-2025
30
10-2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