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 今冬雪大不大,看九月十四”,今日九月十四,今冬雪多冷到哭吗

0
分享至

今天是2025年11月3日,农历九月十四。民间有句老话:“今冬雪大不大,看九月十四。”意思是说,农历九月十四这天的天气情况,可以预示今年冬天的降雪量和寒冷程度。那么,今年的九月十四天气如何?今冬真的会“雪多冷到哭”吗?让我们结合气象资料和民间谚语,一探究竟。



从气象学角度来看,农历九月十四的天气确实与冬季气候存在一定关联。根据气象记录,如果九月十四这天出现阴雨、大风或明显降温,往往预示着冬季降雪偏多、气温偏低。相反,若当天晴朗温暖,则冬季可能相对干燥温和。今年九月十四,我国多地出现阴雨天气,尤其是北方地区气温明显下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初雪。这种天气模式似乎印证了“雪多冷到哭”的说法。

从历史数据来看,这条谚语在北方地区的准确率较高。例如,2018年九月十四,东北、华北多地阴雨连绵,随后的冬季这些地区遭遇了多次强降雪,气温创下新低。而2020年九月十四阳光明媚,当年冬天确实相对温暖少雪。今年九月十四的天气特征与多雪寒冬的前兆高度吻合,值得警惕。



气象专家指出,这种关联性可能与大气环流模式有关。九月下旬正值秋季向冬季过渡的关键期,此时的天气系统往往能反映整个冬季的环流趋势。若冷空气提前活跃,表明极地涡旋可能偏强,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降雪增多。今年九月,西伯利亚高压已多次南下,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早,这为冬季多雪低温埋下了伏笔。

从地域差异来看,这条谚语在各地的表现不尽相同。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地区,准确率可达70%以上;而在长江以南地区,相关性则较弱。这与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有关——北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直接影响,天气系统的连续性更强;而南方气候还受副热带高压等因素干扰,变数更大。因此,南方居民不必过分担忧“冷到哭”的预言。

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这条古老谚语也面临新考验。近年来,即便九月十四天气平稳,冬季仍可能出现突发性极端寒潮。如2022年,尽管九月十四天气温和,但次年1月仍出现了席卷全国的“霸王级”寒潮。这说明在参考民间智慧的同时,更要关注气象部门的专业预报。



农业领域对这类谚语尤为重视。北方农民会根据九月十四的天气调整越冬作物种植计划。若遇示多雪,他们会选择抗寒品种,加强大棚保暖;果园则会提前做好防冻措施。今年北方多地农业部门已发布预警,建议农户防范可能出现的严寒天气。

在城市生活方面,多雪寒冬意味着供暖、交通、民生等领域都要提前准备。北方城市需要检修供暖设备,储备融雪剂;南方地区则要防范雨雪冰冻对电网的破坏。个人也应未雨绸缪,准备好防寒衣物,检查家中保暖设施。

对于“冷到哭”的说法,我们需理性看待。现代气象科学已能提供15天内的较准确预报,以及整个冬季的趋势预测。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研判,今冬我国北方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但出现极端严寒的概率不大。降雪量可能较常年偏多,但不会达到“冷哭”的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降雪多少与寒冷程度并非完全正相关。有时大雪反而能起到保温作用,真正让人难受的是干燥寒冷的“晴冷”天气。此外,城市热岛效应也在改变局部气候,同一地区城乡之间的冬季体验可能差异明显。



从健康角度,多雪寒冬确实需要加强防范。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感染、跌倒骨折等在冬季高发。无论预言是否应验,冬季保健都不可松懈:注意保暖,适度运动,均衡饮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回望历史,我们的祖先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许多精妙的天气谚语。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这些经验智慧指导着一代代人的生产生活。如今虽然有了更精确的预报手段,但这些传统文化依然闪耀着独特光芒。它们提醒我们:要永远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学会观察环境变化,未雨绸缪。

站在2025年的九月十四,我们既看到古老谚语的智慧,也看到气候变化的复杂性。今冬或许会多雪,但未必会“冷到哭”;可能会有寒潮,但温暖的室内和完备的公共服务将为我们遮风挡雪。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以科学态度看待预言,以务实行动应对天气变化,让这个冬天既安全又温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啊!又是腿筋拉伤!NBA状元郎都顶不住

啊!又是腿筋拉伤!NBA状元郎都顶不住

篮球实战宝典
2025-11-07 19:47:12
A股:股民做好下车准备,信号非常明确,下周将迎来新的变盘

A股:股民做好下车准备,信号非常明确,下周将迎来新的变盘

云鹏叙事
2025-11-08 00:00:03
年轻人不买账,中年人喝不起!茅台跌破1600,终于承认只是瓶酒?

年轻人不买账,中年人喝不起!茅台跌破1600,终于承认只是瓶酒?

金融八卦女
2025-11-05 13:57:48
1-3爆冷,张本智和仰天长啸,比输球可怕的是,日乒一哥地位悬了

1-3爆冷,张本智和仰天长啸,比输球可怕的是,日乒一哥地位悬了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11-07 22:25:51
绝不当“冤大头”!菲律宾灾情惨烈,西方援助敷衍,中国不能惯着

绝不当“冤大头”!菲律宾灾情惨烈,西方援助敷衍,中国不能惯着

博卜talk
2025-11-07 16:27:23
貂皮大衣退货后续,宝妈已社死,老板报警因祸得福,网友争相要买

貂皮大衣退货后续,宝妈已社死,老板报警因祸得福,网友争相要买

观察鉴娱
2025-11-07 10:28:09
上赛季被双杀,曼城上一次英超对利物浦遭遇更长连败是9年前

上赛季被双杀,曼城上一次英超对利物浦遭遇更长连败是9年前

懂球帝
2025-11-08 05:18:46
俄方没想到:冻结俄几千亿的西方,连中方船只都不敢上,乖乖放行

俄方没想到:冻结俄几千亿的西方,连中方船只都不敢上,乖乖放行

古史青云啊
2025-11-07 21:29:06
一个会打扮的女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像是一幅美丽的画

一个会打扮的女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像是一幅美丽的画

牛弹琴123456
2025-11-06 21:15:04
女生穿成这样去健身房,真的合适吗??

女生穿成这样去健身房,真的合适吗??

健身厨屋
2025-10-20 12:22:34
新规!国家卫健委重磅发文:未经报告,医务人员不得以这种名义科普!

新规!国家卫健委重磅发文:未经报告,医务人员不得以这种名义科普!

华医网
2025-11-08 05:41:52
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释放强烈信号,陈宇汐说对了

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释放强烈信号,陈宇汐说对了

探源历史
2025-11-06 08:50:00
河北婚车遭拦截!50条香烟才放行,僵持1小时新娘气哭,官方回应

河北婚车遭拦截!50条香烟才放行,僵持1小时新娘气哭,官方回应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07 02:09:41
荷兰政府花200亿挽留无效,光刻机巨头ASML为何执意从老家搬走?

荷兰政府花200亿挽留无效,光刻机巨头ASML为何执意从老家搬走?

凡知
2025-11-06 11:38:13
一句话炸掉5000亿美元市值!OpenAI紧急“救火”

一句话炸掉5000亿美元市值!OpenAI紧急“救火”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7 18:19:04
民进党征召苏巧慧参选新北市长,郭正亮:这三人会一个个被消灭

民进党征召苏巧慧参选新北市长,郭正亮:这三人会一个个被消灭

海峡导报社
2025-11-07 07:07:03
一天接3大噩耗,柬埔寨连夜抢运黄金,美财长:这可不是闹着玩

一天接3大噩耗,柬埔寨连夜抢运黄金,美财长:这可不是闹着玩

花小猫的美食日常
2025-11-07 10:13:58
哇塞!电视里看不觉得,没想到现实中身材这么魁梧,太美了

哇塞!电视里看不觉得,没想到现实中身材这么魁梧,太美了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06 10:36:51
辛芷蕾不忍了!疑似6连问回击郝蕾,顺手替王传君出了口“恶气”

辛芷蕾不忍了!疑似6连问回击郝蕾,顺手替王传君出了口“恶气”

丁丁鲤史纪
2025-11-07 17:30:55
四川7名干部任前公示,多人拟任厅级领导职务

四川7名干部任前公示,多人拟任厅级领导职务

鲁中晨报
2025-11-07 17:04:06
2025-11-08 07:36:49
阿龙美食记 incentive-icons
阿龙美食记
用心做菜,满足您味蕾享受
16280文章数 177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艺术
游戏
房产
本地
公开课

艺术要闻

这梅花,古趣盎然

海的那边是什么?我会自己去看"/> 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海的那边是什么?我会自己去看 廉颇 2025-11-07 返回专栏首页 作者:...

房产要闻

全国2025唯一“开盘即百亿”在广州诞生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