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初春的延安窑洞里,“二弟,这张照片上母亲的身影没了。”李中权压低嗓音,指着发黄的相纸。兄妹俩都沉默了,窗外的风带着黄土味,吹得灯芯摇来晃去。
1915年前后,四川达县的山路还没有公路,赶一趟集市得走上半天。李家兄妹八人挤在一间靠柴火取暖的瓦房里长大。父亲李光美识得几个字,一直惦记着让孩子中挑一个出去读书,“家里穷,可也得留条后路”。乡亲们常说,这户人家没田没铺子,却把读书看得比吃饭还要紧。
能被选中去镇上高小的,是排行老三的李中权。当时学杂费要靠卖猪仔、卖稻谷来凑,他从不敢浪费一张纸。念书的日子里,他接触到新思潮,听张爱萍讲“世界不应只有穷人的叹气”,心里像被刀子划开一道口子,热血直往外冒。1932年夏天,他索性跟着川东红军游击队走了,偷偷在家门口插下一根小木签,上面刻着“还会回来”四个字。
![]()
家里的变化来得比想象更快。红四方面军主力闯进川陕,游击队整编,地方革命气氛升温。父亲不识多少字,却会在夜里给邻居讲“打土豪、分田地”的好处;母亲徐淑清纤细的“三寸金莲”依旧裹得紧,却开始负责为赤卫队缝军衣。姐妹里性子最烈的李中衡甚至把嫁妆锄头磨得雪亮,扬言要守护自家的分田。不得不说,达县那几年,李家院门口的“团结”两个字被写了又写,白灰翻了好几遍。
1933年冬,红四方面军扩编为红三十三军,年仅十八岁的李中权已是98师296团政委。川陕根据地同年进入最辉煌阶段,街头的布告上写着“红军的步枪,保农家的晚饭”。然而好景不长,刘湘调集二十万川军重兵合围根据地。对于大多数普通红军家庭而言,留下来等同自投罗网。于是,李家九口人陆陆续续跟随部队开始战略转移,最年幼的李中秋那时才十三岁,腰里别着削尖的竹棍当枪。
转移途中,牺牲像阴影一样紧紧跟随。1934年底,父亲掩护通讯员脱身时中枪倒下;没出十天,大哥李中良在掩护机关纵队突围时再没爬起来;二哥李中古和五妹李中珍也相继失散,事后被确认牺牲。四面山岭反复易手,很多战士在密林间连墓碑都没有。李中权后来在战地日记里写道:“每过一处新坟,心里都要默念一句,愿山河记得你们。”
1935年春,百丈关战役尘埃落定,红四方面军被迫踏上漫长北上征程。此时李家只剩五个人。母亲的双脚裹得太久,脚踝僵硬,可她执意跟着队伍翻雪山。见母亲在冰坡上摔倒,李中权想冲过去,被身旁政委一把按住:“你肩上是全团,别回头!”那一刻他咬破嘴唇也没挪一步。母亲并未坚持到会宁会师,浑身高烧倒在草地边的沼泽里,临终前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是:“娃儿们,跟着红军别停。”
一路北上,1936年到达陕北时,李家还活着的,只剩下李中权、李中柏、李中衡、李中秋四人。为了给逝去的亲人留个念想,他们凑钱走进延安唯一的照相馆。镜头前,四人刻意留了一个空位,像是为父母、大哥、二哥、五妹“预留”。照片洗出来后,黑白底片里有四张眉眼相似的脸,空位边缘却被灯光照得发白,竟比实景更刺眼。
![]()
新生活没给他们太多喘息时间。抗战全面爆发,李中权调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辗转冀鲁豫。弟弟李中柏加入决死队,擅长爆破,被冀南民兵称作“炸桥鬼才”;姐姐李中衡在根据地担任妇救会干部,号召“破裹脚、学文化”;最小的李中秋跟随青年纵队,后来成为新四军指战员。几个人寄往延安的家书,从未同时到齐。战争把命运揉得支离破碎,每个人都在自身岗位上赌命。
1945年抗战胜利,全家还能互通消息的只剩下三个名字:李中权、李中柏、李中秋。李中衡在开辟冀东敌后根据地时被流弹击中胸口,终年二十六岁。消息传到延安时,李中权刚赴重庆谈判归来,他在黄河岸边站了整整一夜,石头一样没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兄弟俩在北京重聚。军委颁发解放奖章的那天,两个人把章抠下来放在掌心,谁也没说话。仪式散场后,他们悄悄去景山上转了一圈,还是没提起那张缺了五人的“全家福”。有意思的是,李中柏突然说想学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真画了不少油画,画布上常出现一列行走在雪线上的小黑点,那是他心里永远走不完的长征。
晚年,兄弟俩被请去学校讲长征故事。李中权面对学生,常常只挑一件小事——母亲裹脚,仍能翻越夹金山。他会停顿一下,告诉年轻人,这并非传奇。“别神化,这都是肉身之苦换来的。”他讲话总慢吞吞,但词句里带着棱角,没人敢吹口哨或交头接耳。
试想一下,一家九口,有七位亲人在枪林弹雨中留下姓名,能活下来的三人坐在灯下写回忆录,该有怎样的分量。资料显示,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队伍中,连一个人牺牲都让许多家庭难以承受,而李家折了七人却从未后悔。学者翻查档案后感叹:个体的选择叠加成时代洪流,这一家人的轨迹,是研究红四方面军基层结构最鲜活的样本之一。
![]()
遗憾的是,李中柏1978年因病去世,李中权在整理弟弟遗物时,翻出那张泛黄照片。照片背面,新添了一行小字——“空位不空,心里有人”。1989年,李中权离世,骨灰按其遗愿,洒在达县老屋旁的田埂上。他说过,如果地下能听见动静,他想听听春风刮过新麦苗的声音,因为那是母亲当年最牵挂的味道。
李家九口的故事并非孤例。统计资料表明,仅红四方面军就有数百个类似家庭,他们共同构成了长征整体损失的基数,也构成后来胜利果实的根基。今天翻开名单,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能追溯到一段血与火的抉择。历史的厚度,往往就压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个人命运之上。
有人问,这样惨烈的牺牲值不值得?答案或许存在于延安的那张合影里:四个人并肩站立,却故意空出的位置永远提醒后人——道路是用血肉铺就的,代价清清楚楚摆在那里。拍照时他们都没笑,可谁都不愿走开一步,因为身后站着被“空位”替换掉的亲人,和无法退让的信念。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