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23年数据,全球对虾养殖因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年损失超30亿美元,其中弧菌质粒引发的早期死亡综合征(EMS) 危害最为突出。EMS的致病机制具有双重破坏性:一方面通过分泌毒素削弱对虾先天免疫系统,抑制酚氧化酶(PO)等关键免疫酶的激活;另一方面直接靶向对虾肝胰腺(相当于脊椎动物的肝脏+胰腺),导致组织坏死、消化功能崩溃,发病虾群7天内死亡率可高达80%,给养虾户造成毁灭性损失。
![]()
更严峻的是,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性与环境残留问题,已推动全球监管升级:欧盟自2022年起全面禁止水产养殖中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使用,中国《水产养殖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2023版)也明确限制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10余种抗生素的应用场景。这一背景下,寻找安全、高效、环保的病害防控与生长促进替代品,成为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需求。
一、有机酸:从陆地养殖到水产的潜力型添加剂
面对上述挑战,有机酸因其明确的安全性与多功能性进入研究视野。这类化合物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列为“一般认为安全”(GRAS)物质,在陆地畜牧业中应用已超40年——例如在猪饲料中添加1%-2%甲酸钙,可使仔猪日增重提升15%、肠道大肠杆菌数量降低30%;在肉鸡饲料中添加乳酸,能显著改善蛋白质消化率。
然而,有机酸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长期存在瓶颈,核心问题集中在两点:
1、环境稳定性差:传统有机酸(如甲酸、柠檬酸)水溶性强,直接添加到虾饲料中时,会在池塘水中快速溶失(浸泡30分钟溶失率超60%),无法到达对虾肠道发挥作用;
2、适口性与腐蚀性问题:高浓度有机酸具有刺激性气味,会降低对虾摄食意愿;同时其酸性会腐蚀饲料加工设备,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通过剂型改良解决上述问题,成为释放有机酸在对虾养殖中潜力的关键。
二、微胶囊技术:解锁有机酸水产应用的核心创新
为突破传统有机酸的应用局限,研究团队联合马来西亚Sunzen Feedtech Pte.Ltd.,开发了专用于对虾饲料的微胶囊化有机酸(OAB)产品——Orgacids™-AQUA,其技术创新点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精准配方:基于弧菌拮抗的协同组合
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2种单一有机酸(甲酸、乙酸、乳酸等)及28种组合配方进行预筛选,最终确定甲酸+乳酸+苹果酸+柠檬酸(质量比3:2:2:3) 的核心配方:
甲酸:破坏弧菌细胞膜完整性,对哈维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低至0.15%;
乳酸:调节肠道pH至4.5-5.0(哈维弧菌适宜pH为7.0-8.0),抑制病原菌繁殖;
苹果酸+柠檬酸:协同促进对虾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提升营养吸收效率。
2、微胶囊工艺:高速离心喷雾冷却技术
采用高速离心喷雾冷却技术,将上述有机酸混合物包被于氢化植物油-卵磷脂复合底物中,形成粒径≤250微米的微胶囊颗粒,工艺优势显著:
![]()
控释性:微胶囊外壳在水中具有防水性(浸泡2小时溶失率<5%),进入对虾肠道后,可被肠道脂肪酶缓慢分解,实现有机酸在肠道内12小时持续释放;
物理特性优化:成品为无腐蚀性、易流动的粉末,可直接与虾饲料原料混合制粒,不影响饲料加工设备,也无刺激性气味,对虾摄食意愿无负面影响。
三、南美白对虾OAB喂养实验:数据验证有效性
为验证Orgacids™-AQUA的实际效果,研究团队在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开展了为期50天的对照实验,后续追加10天哈维弧菌感染测试,实验设计与结果如下:
1、实验基础参数
实验对象:南美白对虾幼虾(初始体重0.8±0.1g,体长2.5±0.2cm),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
养殖环境:水温28±1℃,盐度25±2‰,溶氧量≥5mg/L,pH 7.8±0.2,每日换水1/3;
饲喂方案:每日8:00、14:00、20:00手工投喂,至对虾停止摄食(饱食状态),实验分组为:对照组(0% OAB)、1% OAB组、2% OAB组、4% OAB组。
2、核心实验结果:
⑴、生长性能与营养利用效率
50天饲喂后,OAB各组对虾生长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中2% OAB组效果最显著:
增重率:较对照组提升28.3%(对照组增重率185.6%,2% OAB组238.2%);
磷(P)利用效率:较对照组提升31.5%(对照组磷吸收率42.1%,2% OAB组55.4%),可减少池塘水体磷排放22.7%,降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
肝胰腺脂质储存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增加40.2%,说明对虾能量储备更充足,抗逆性更强。
⑵、免疫功能与病害抵抗力
感染哈维弧菌(浓度10⁶CFU/mL,浸泡感染1小时)10天后,2% OAB组表现出显著的免疫保护作用:
存活率:较对照组提升60%(对照组存活率45%,2% OAB组72%);
酚氧化酶(PO)活性:感染后72小时,2% OAB组PO活性达12.6 U/mg蛋白,是对照组(5.8 U/mg蛋白)的2.2倍,表明其可激活对虾应激状态下的免疫应答;
肝胰腺组织损伤:对照组肝胰腺出现明显的腺管萎缩、细胞坏死(损伤评分3.5分,满分5分),而2% OAB组仅表现轻微的细胞水肿(损伤评分1.2分),组织保护效果显著。
![]()
白虾在饲喂不同水平的OAB后对哈维弧菌敏感的累积死亡率(%)
值得注意的是,未感染弧菌时,各组PO活性无显著差异,说明OAB不会过度激活对虾基础免疫,避免免疫能量消耗,符合“精准免疫调节”的理念。
四、OAB提升对虾养殖效益的核心机制
从实验结果可进一步拆解微胶囊有机酸的作用逻辑,其对虾养殖的效益提升源于“三重协同效应”:
1、肠道健康协同:消化+抑菌双保障
OAB在肠道内释放后,一方面通过降低肠道pH抑制有害弧菌,另一方面促进消化酶活性,形成“抑菌-促消化”的良性循环——实验观察发现,2% OAB组对虾摄食后肠道蠕动频率较对照组提升15%,食物排空时间缩短20%,营养吸收效率显著改善。
2、免疫-代谢协同:减少能量浪费
传统抗生素虽能抑菌,但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增加对虾代谢负担;而OAB仅针对有害弧菌,不影响肠道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同时通过提升肝胰腺脂质储备,减少免疫应激时的能量消耗,使对虾将更多能量用于生长。
3、养殖生态协同:降低环境压力
磷是对虾饲料中的关键矿物质,但未被吸收的磷会沉积在池塘底泥,引发蓝藻爆发等问题。OAB提升磷利用效率后,可减少池塘外源磷输入,实验显示2% OAB组池塘底泥磷含量较对照组降低18.9%,水体透明度提升25%,为对虾创造更稳定的生长环境。
五、应用前景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证实,2%添加量的微胶囊有机酸(Orgacids™-AQUA) 可同时实现对虾生长促进、免疫增强与环境友好,是对抗EMS等弧菌病的理想替代品。目前,研究团队已启动后续塘口验证实验(覆盖中国海南、泰国宋卡府等对虾主产区的10个高位池),重点关注自然养殖环境中OAB对不同规格对虾(幼虾、中虾、成虾)的适用性,以及与益生菌、植物提取物等其他功能性添加剂的协同效果。
从产业角度看,OAB的推广还需解决成本问题——当前微胶囊工艺使有机酸成本提升约15%,但综合死亡率降低、生长周期缩短(可提前7-10天出塘)等效益,养虾户每亩净利润可增加2000-3000元,具备经济可行性。未来随着规模化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推动其成为对虾饲料的标配功能性添加剂。
综上,微胶囊有机酸通过剂型创新破解了传统有机酸的应用瓶颈,为对虾养殖业提供了“安全防控病害、高效提升产量、绿色保护生态”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有望推动全球对虾养殖向可持续模式转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