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TONIGHT
夜读
1958年,搞大跃进成立人民公社时,我已经读初中了。回忆当时人民公社办食堂吃“大锅饭”的情景,真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我记得,那时候家家户户做饭的铁锅,都砸碎后送到“小高炉”大炼钢铁去了。每家每户都不用自己做饭,到人民公社的食堂里吃不要钱的“大锅饭”。
我们村是个大村,有两个生产队,上百户人家,食堂办在村口的一个小庙里。村干部们把庙里的“菩萨”们相对集中一下,腾出一间厢房和一个大殿。厢房里砌起炉灶,安上大铁锅炒菜做饭,大殿里支上几张桌子供大家用餐吃饭。
大殿的两个大柱子上贴的一副对联,我仍记得清清楚楚:上联是,放开肚皮吃饱饭;下联是,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人民公社好。
开始的几天,伙食很好,大米饭管够,菜有荤有素。大块红烧肉,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也不管是下地干活的劳力,还是东游西逛的闲人,来者都有份,一人一块。但是这个好日子并不长,后来对米饭要限量,荤菜基本上没有了。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三年困难”时期,只能喝“大锅汤”了。一口大大的铁锅里,水烧开后,撒进去的只有几把米,放进去的是一筐筐的青菜。煮熟后滴上几滴菜籽油,撒上一大把盐,就一勺一勺的舀进各家各户的钢精锅或洗脸盆里,端回家老老少少都唏哩呼噜喝这种菜粥。说是菜粥,但能看到的米粒都是有数的。那时候,我正是发育长身体的时候,喝这种稀汤,几泡尿一撒肚子就饿得咕咕叫。1962年,部队来招兵,我找到了接兵的首长,软磨硬泡,缠住不放,终于把我接走了。到部队再怎么艰苦,起码饭能吃饱。
后来,上级终于下发了文件,食堂停办了。
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大锅饭”最大的弊端就是不利于调动生产的积极性。“搞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吃饱饭”。人民公社食堂吃饭免费,搞不搞生产都能“放开肚皮吃饱饭”时,就没有“鼓足干劲搞生产”的积极性了。没有人干活,出工不出力,生产上不去,经济不发展,“大锅饭”吃不下去。
![]()
投稿可发至zfk@yptimes.cn
作者 |姜德福
编辑 |顾金华
音频 |罗敏瑜(复旦大学)
诵读 |梁若琛(复旦大学)
视觉 |邱丽娜 刘晶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