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哪怕没有车,也要等红绿灯
2025-11-02
我们小区之前地下车库很干净,但因为一个新搬来的小美女不愿意走路,每每把垃圾放在地下车库门口,慢慢地,那个地方成了垃圾回收站,导致整个小区地下车库开始不干净了。
这个就叫做破窗效应,之前没有,哪怕之后这个小美女走了,那里还是会有垃圾的,大家都习惯了!
夜不闭户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的衍生,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如此,人人可以做到这样。
就像是有时候送小朋友去学校上学,红绿灯根本没有车,我们依旧还是要等,这个是小朋友看到的,如果小朋友也不再,就你一个人呢?
你不是开车,所以不用在意摄像头,周围什么都没有,只有你一个人,你会闯过去吗?
夜不闭户的信任感!
其实这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禁忌,触及了文明的经络系统,蕴藏着人身权、私有财产权等一系列社会大原则,只要一着破损就会全局震动,因此需要小心翼翼地来设置种种禁忌。
这种禁忌最通俗地表现在交通规则上,只是蕴藏在交通规则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遵守交通规则一是为了人身安全,二是为了交通畅达,还会有别的什么逻辑呢?
在这人口稀疏、交通冷清的城市,极目左右都没有车辆的影子,即便冲着红灯直穿过去也没有任何危险,但人们还是规规矩矩地等着,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究竟出于一种什么制约?
这是受了一种公共行为规则的制约,这种规则不照顾各种具体的例外,只有无条件服从才能生效。
![]()
规则后面有一个严密的逻辑,足以把一切例外全部抵消。
一、据统计,城市的街道穿行者中,受交通事故伤害最大的群落,是孩子。
二、孩子们承受着太多来自成人的行为规范教育,但试验证明,最有效的教育来自他们的自身观察。
三、据统计,孩子观察世界的一个重要地点,是自家的窗口。因此,当你四顾无人无车,放心穿越红灯的时候,根本无法保证路边排排高楼的无数窗口,没有孩子在观看。
四、于是你进入了一个逻辑悖论:当你安全地穿越了红灯,等于给孩子们上了一课,内容是穿越红灯无危险。只有当你遭受伤亡的时候才能给孩子们正确的教育,但你又不愿意为这样的教育支付如此惨重的代价。
五、面对这样的悖论,惟一正确的方法是放弃穿越,既不让孩子们看到穿越的安全,也不让孩子们看到穿越的危险,一见红灯就立即停步,让孩子们看到一种无须别人监督的生命规范。
这番推衍,虽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却是严丝合缝,很难辩驳。
这些小事让人不能不深深感念启蒙运动。康德说,欧洲启蒙运动的巨大功效,是让理性渗透到一切日常生活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