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茅台镇沉浸于秋意醇厚、酒香弥漫的时节之中。
顺应天时,方得酒魂。重阳之际,恰是茅台酒新一轮酿造“下沙”的起始节点。因此,“茅台酒节”也被茅台人视为一年之始。
2025年10月29日9时09分,以“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为主题的乙巳年茅台酒节,在茅台集团办公大楼广场庄严启幕。
这不仅是一场遵循古礼的庆典,更是茅台“崇道敬匠”文化信仰在当代的生动映照。整场仪式,深刻诠释了一瓶美酒如何从自然的馈赠,升华为凝聚匠心、传承精神与时代共鸣的文化符号。
美酒跨越山海,链接世界知己;茅台的故事,也如酒香般绵延不绝,从赤水河畔飘向世界舞台,成为中国白酒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段馥郁传奇。
01 敬天地之馈赠,承先辈之匠心
茅台酒的酿造,是一部与自然合著的深邃哲学。
“九月九,下河挑水煮新酒。挑来河水贵如油,煮出美酒冠九州。”这首流传于赤水河畔的古老民谣,不仅吟唱着农耕文明的时令智慧,更道出了茅台人“顺天而为”的酿造本质。
每年农历九月,赤水河谷迎来一年中最珍贵的酿造时节。河水由浊返清,水质达到最佳;气温趋于凉爽,适宜微生物繁育;本地特有的红缨子糯高粱也恰好成熟。这种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高的特种高粱,成为酿造茅台酒不可替代的原料。
此时投料,高粱在适宜的温湿度中开启发酵,微生物群落活跃而稳定,为后续长达一年的酿造周期,奠定了坚实的开端。
![]()
正因如此,每年重阳佳节,茅台人都会齐聚赤水河畔,以一场庄重的茅台酒节,迎接新酿造年度的开启。在流淌不息的河水见证下,他们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共同启动“下沙”这一关键工序,开启又一轮天地共酿的岁月轮回。
如果说“顺天”是茅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法则,那么与之相呼应的,便是茅台“敬人”的文化传承。
这一理念,既体现在对历史先贤与历代宗师的深切缅怀之中,也彰显于师徒相授、口传心授的严谨仪轨之上。
茅台人沿用源自《礼记》的“三献礼”——通过初献、亚献、终献的庄严仪轨,表达对历代酿酒宗师的怀念与尊敬,形成了一条清晰而温暖的文化血脉。
最终,由“顺天”的智慧与“敬人”的传统共同熔铸的,是茅台“质量为生命之魂”的信仰内核。
这一信仰,在《茅台玖章》中被凝练为:“质量为魂,薪火传承。敬工匠与创新,勤精耕以至臻。”它不仅是书写于纸上的理念,更是融入每一位茅台人血脉的精神契约。
02 传工匠之精神,续非遗之文脉
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茅台已建立起一套极为严密的工艺体系:五大工艺流程、30道工序、165个操作环节——每一步皆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
然而,比这些可见的工序与标准更难传递的,是蕴藏于每个环节中的“手感”“火候”与“心法”。
这些难以量化却至关重要的经验智慧,正是通过“口传心授”这一以人为核心的传承方式得以延续。
也因此,直至今日,茅台仍在延续古老的拜师仪轨。
典礼现场,来自制酒、制曲、勾贮等关键环节的弟子,恭敬地向师父呈上拜师帖、奉上拜师茶。
师父则回赠信物,并举行寓意深远的“戒尺加身”仪式:一敲头,警醒“头脑清醒,质量先行”;二敲肩,寓意“勇挑重担,传承工艺”;三敲身,嘱托“身心示范,德艺双馨”。
这些庄重的仪轨,将技艺的传授升华为精神的皈依,使“质量是生命之魂”的信仰,从外在规范内化为匠人心中不言自明的契约。
也正是在这种充满温度的口传心授中,那些难以言传的经验与感悟得以完整传递。新一代的年轻工匠,更由此建立起身份的认同与职业的自豪,最终让茅台的质量生命线在代际之间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与鲜活的口传心授相呼应,茅台亦将无形的经验系统凝练为可传播、可溯源的文本资产。
适逢乙巳年茅台酒节,《茅台酒酿制技艺传承人口述史》正式问世,为茅台源远流长的技艺传承再添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
![]()
该书通过对23位技艺传承人开展多轮深度访谈,以口述实录、实物印证等方式系统梳理技艺脉络,致力于为茅台酿造技艺留存信史。它将匠人心得凝于纸墨,是对“人技合一”酿造哲学的真挚致敬。
自2006年5月茅台酒酿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截至2025年3月,茅台已拥有季克良、严刚、任金素三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发布会现场,茅台集团领导与有关学者向《茅台酒酿制技艺传承人口述史》所涉茅台酒酿制技艺传承人代表颁发样书。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应邀作主旨发言,从文化传承角度高度评价该书的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
该书以第一手亲历叙事,真实复现酿造流程中的关键工艺与核心技艺,系统整理了深植于匠人记忆的实践智慧,将茅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向全新高度。
通过忠实记录匠人的实践经验与心法要诀,口述史进一步融合了道德传统、师承伦理与企业精神,为企业永续发展筑牢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茅台酒酿制技艺传承人口述史》的发布,标志着茅台完成了从“人传人”的感性承续,到“文传世”的理性传承的历史性跨越,也使工匠智慧真正转化为企业可沉淀、可延续的宝贵资产。
03 铸时代之IP,展中国之匠心
酒是连接情感的天然纽带。一杯佳酿,能够汇聚八方来客、融合多元文化。
酒也是一种世界通行的语言,以其醇厚的表达,连接起不同地域的人们,构筑起跨越文化的精神共同体。
承载着这份初心与使命,茅台酒节已走过二十余载光阴。它从最初企业内部庄重的祭祀仪式,逐步演进为引领中国白酒行业的文化盛典,成为一个持续生长、影响深远的品牌IP。
今年,这场以酒为媒的盛会再次迎来行业协会、文化界、企业高层、员工代表、经销商与供应商等800余位嘉宾。他们齐聚茅台,共赴一场味觉与文明交融的深度对话。
更值得瞩目的是,今年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国茅台联合发起的首届“赤水河论坛”,将这场酒文化盛会的格局与视野推向全新高度。
论坛期间,“世界酒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正式启动,20余家国际名酒企业共同发布《国际名酒赤水河宣言》。该宣言首次在生态保护、技艺传承、质量坚守与人文交流等维度构建起全球酒业共同遵循的价值共识。
论坛还发布了《以酒为媒襄盛举 文化交融塑未来——携手共筑全球酒业文化生态》智库报告、《中外名酒发展指数报告(2025)》以及《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贵州·仁怀)可持续发展ESG报告》等多份行业研究报告,为全球酒业凝聚共识、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这背后,是茅台全球化战略的持续深化。秉持开放共赢的理念,茅台产品现已进入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稳步推进"让世界爱上茅台,让茅台香飘世界"的国际化愿景。
![]()
随着茅台加速融入全球市场,茅台酒节的内涵与功能也同步升级——从最初的文化展示窗口,演进为中国品牌与世界对话的重要平台。
赤水河,这条孕育了中国白酒的宝贵流域,也在日益深入的国际交流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它不再仅仅是一条流淌的河水,更是一条承载着“传承赓续”的文化之河、践行着“和谐共生”的生态之河,也正成为连接世界的“互通往来”的开放之河、造福社会的“惠泽一方”的发展之河。
伴随“赤水河论坛”的创设,赤水河正从一个具象的地理标识,升华为一个被全球酒业广泛认同的文化符号与生态理念。
茅台的故事,从这条河的源头启程,承载千年匠心,也将随之香飘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