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12日下午两点,我要报案,我老婆是特务。”西安市公安局值班室的电话突然安静,接线员愣了半秒才回神。对方口音厚重,语速却极慢,像是怕说错一个字。话筒另一端,那位操着关中方言的中年农民正攥着一封发黄的信封,封口被汗水浸湿,指印清晰。
这封遗书的主人叫张春莲。仅凭名字,没人能把她和“军统”三个字联想到一起。可在抗战烽火未熄之时,她的档案上却贴着“乙级情报员、重点培养”红字。军统训练手册里有句话——“美貌是一把不沾血的匕首”。张春莲正是这句话的范例。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南京中央警务学校每年录取不到二百名女生,张春莲是那一届的头牌。贫寒出身的她靠奖学金吃饭,却用一张惊艳面孔换来无数目光。课堂上,她能把侦缉条例背得滚瓜烂熟;操场上,一百米用时只逊男生三秒。尖子生外加上镜脸,让毛人凤眼前一亮。他喜欢把人分成两类:能用的和不能用的。张春莲显然属于第一类。
坊间一直流传毛人凤对她动了情。真实的细节已经湮没,但可以确认的是,1938年底,她以实习生身份递补进军统情报科。与此同时,戴笠正在昆明等待大本营的情报专车,很快也知晓了这位“新面孔”。一来二去,张春莲被派往上海汪伪占领区,代号“蔷薇”。
![]()
那是她职业生涯的巅峰。她曾在法租界一家咖啡馆混迹两个多月,只为偷看对面一栋公寓里日本宪兵换岗表。她也曾假扮卖花姑娘,给地下党送过警报——这件事后来几乎要了她的命,但也让军统高层意识到:蔷薇有自己的判断,不是只听口令的木偶。同时期,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收到的数份关于日军南进的密电里,就有她手抄的段落。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热闹的庆功宴一下变了味道,枪口调转,对准共产党。戴笠一句“先打兄弟,再分江山”,让不少军统成员犯嘀咕。张春莲的犹豫显而易见:国共并肩八年,突然让她去盯住曾经的战友,她下不了手。她开始上报模糊线索,甚至暗中放人。戴笠死于空难后,毛人凤接管军统,她原以为旧情能保平安,结果只得到一句冷冰冰的命令:“去西安,潜伏。”
1949年前夕,大量特务撤往台湾。西安城外的渭河滩上,难民与特务混作一团,张春莲却没等来撤离计划。她终于明白,自己已从棋子变成弃子。更棘手的是,西北军区开始清查户口,没有盖公章的身份随时会暴露。长期学情报的人思路敏锐,她很快想出最朴素的方案:和本地人结婚。
媒婆收了钱,把她介绍给蓝田县的老实农民王厚德。女方不要彩礼,这在当时像天上掉馅饼。婚宴极简,两桌酒席,连一张合影都没留。1950年秋,张春莲在户籍簿上正式更名“王春莲”。一个特务的档案,就此被浓烟一样的岁月覆盖。
之后三十年,张春莲干过所有能干的农活:插秧、收麦、修梯田,甚至帮邻居接生。八个孩子哭声此起彼伏,院子里却从没出现过陌生人。邻里只知道她识字,偶尔给生产队写写对联,至于过去,没人追问。她也从不主动谈论。
有意思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知青返城风潮里,村里很多年轻人羡慕城里户口,却不知道他们身边竟潜伏着一位真正的“城里人”。张春莲看着那些操着口号的归队卡,如同看见年轻时的同伙换了面孔。那一夜,她失眠到天亮。
1979年冬,她病倒。医生说是心脏问题,要注意休息。老人坐在炕头,沉默良久,突然叫来大女儿,让拿纸笔。遗书写了整整四页。纸张是县供销社的劣质稿纸,字迹却挺直有力:姓名、编号、训练地点、行动任务、未完成指令、未伤害同胞等,一清二楚。末尾一句是给丈夫:“对不起,占了你半生便宜。”
第二年清明,她走得很安静。守灵第三天,王厚德把遗书装进布袋,直奔县公安局。值班民警起初以为他精神出了问题,翻看遗书后,立刻向市局报告。档案室一通查询,果然找到“四十年前乙级情报员蔷薇”的残卷,只是早已注明“1950年后行踪不明”。
调查组用了半个月走访:同村口碑、生产队档案、镇卫生所出生记录,全无异常。最关键的是,没有一条材料显示她在解放后参与过任何破坏活动。负责复核的老干部只留下一句评语:“身份属实,行为未构成危害,不予追究。”红头文件发到王厚德手里,农村汉子看着陌生公章,眼里却没有轻松,只有茫然。
![]()
这件事被当月的《陕西公安工作通讯》以走笔形式做了内部刊载,篇幅不足八百字,却让不少做情报口的老人唏嘘。张春莲在抗战时期的功过,外界很难给出绝对答案。她确实执行过军统的秘密任务,也曾冒死传递信息挽救过地下党小组。到了内战阶段,她选择消极敷衍,甚至放人,这些细节让审查组颇感棘手。最终,“历史与现实综合评估”成了处理依据。
事后,西安有记者想走访王厚德,被他婉拒。“她那辈子太累,让她歇歇吧。”回答简短,却说尽一个普通农民对国家、对家事的分寸拿捏。
![]()
张春莲留下的八个子女,如今已各奔东西。有人在城里做工厂采购,也有人仍守着那片责任田。村里老人提到她时,更多记得的是那个冬日站在麦田里指挥劳力的瘦削身影,而非传奇特务。回想她几十年隐姓埋名,其实只做了两件事:把孩子养大;把秘密埋进土里。
历史档案馆的灯光下,那份陈旧的遗书已用塑封袋保存。纸面还有褶皱,像一条迟来的折返线,把枪火与锄头、尔虞我诈与炊烟饭香,硬生生拉到同一张纸上。特务、农妇、妻子、母亲……每一道身份的背后,是时代洪流推搡出的选择。张春莲以一封遗书,为自己的剧情写下终点,也给那段尘封往事画上句号。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