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么冷的天,别离我这么远
再靠近我一点”
喂喂喂!
快别再唱这首歌了
你再跟它们多靠近一点点
马上就“低温烫伤”了
现目前
全国各地都在陆续降温
这波来自大自然的“魔法攻击”
属实是让人们防不胜防
![]()
“在这个落叶像雪的季节”
又到了依靠暖宝宝、电热毯、热水袋
等取暖设备“续命”的日子里
但你可曾想到
这些在日常生活中
给我们带来温暖的“续命神器”
可能会在不经意间
让我们遭受伤害
![]()
2025年1月
来自浙江省杭州市70多岁的王阿姨
到医院皮肤科进行就诊
因为在几天前
她无意中发现自己的手和腿上
多出了一大块网状黑红色的花纹
就像“蟒蛇纹”一般
怎么都除不掉
王阿姨怕自己得了什么大病
就赶紧来到了医院
医生详细询问后找到了原因
原来,在天冷后
王阿姨一直贴身使用热水袋给手脚取暖
久而久之发生了“低温烫伤”
导致出现这种网状花纹
![]()
据了解
这种网状纹的烫伤临床上被称为“火激红斑”
是一种因局部皮肤长期受到
不足以引起烧伤的高温
刺激而引发的皮肤病
具体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
持久性的红斑
网状色素沉着
通常半年至一年左右能自动修复
但如果持续不退
病情迁延
极有可能发生病变
演变为鳞状细胞癌等严重疾病
建议规范治疗,定期随访
![]()
“低温烫伤”
这个看起来似乎很不常见的词语
在日常生活中
却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现身说法
纷纷晒出了
自己被低温烫伤的亲身经历
并提醒大家小心使用取暖“神器”
![]()
网友被低温烫伤的照片
案例一
2024年11月,江苏盐城的周女士直接把暖宝宝贴在肚子上睡觉,醒来时感觉很烫,结果把暖宝宝揭开时,发现皮肤被一起撕下来,伤口触目惊心。
![]()
案例二
2023年12月,江苏一男子捂着热水袋入睡,醒来发现左小腿处刺痛,起了水疱。经诊断,尽管男子被烫伤面积小,但深度已达Ⅲ度。
![]()

“低温烫伤”之所以
会在日常生活中被大家忽视
是由于造成“低温烫伤”的热源
往往温度并非高得离谱
所以人们在使用过程中
常常忽略了它们的危害
但人体皮肤与其长时间接触
就会引发相关的烫伤问题
低温烫伤有何表现?
低温烫伤是指50℃左右的温度在人体局部作用时间过长,使热力慢慢渗透进皮下软组织而引起的烫伤。
烫伤一般分为三个度,I度、Ⅱ度和Ⅲ度,而低温烫伤不仅可以导致I度、浅Ⅱ度这样相对浅度的损伤,也有可能造成深Ⅱ度或Ⅲ度的深度烧伤,具体表现有:
皮肤发红、出现红斑:
这是低温烫伤最常见的表现,属于I度烫伤。有的人贴暖宝宝久了,取下后皮肤会发红,就属于低温烫伤。
皮肤出现水疱:
这是低温烫伤的进阶表现,属于Ⅱ度烫伤,根据水疱的大小、烫伤的深度还可以分为浅Ⅱ度和深Ⅱ度。
皮肤出现焦痂改变:
这是低温烫伤导致的深度损伤表现,属于Ⅲ度烫伤。受伤局部区域皮肤发干变硬,没有弹性,疼痛感不明显。
低温烫伤后如何处理?
如果不小心遭遇低温烫伤,请记住“冲”“脱”“泡”“盖”“送”五字口诀↓
冲:
尽快用洁净冷水(15℃-20℃)冲洗15~20分钟。
脱:
脱去衣物烫伤区域的衣物,若伤处粘连衣物,可用剪刀将衣服剪开、剥离,保留粘连皮肤部分。
泡:
疼痛明显者可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5分钟左右。
盖:
用清洁的纱布、毛巾、衣物等覆盖创面,注意不要压破水泡。
送:
除非轻微红肿可自行处理,一般烫伤后应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
取暖“神器”别用错!
防止低温烫伤的同时
还需警惕它们“发火”
在日常生活中
使用电热毯、电暖器等产品时
具体都有哪些禁忌?
这些事关生命财产的安全知识
我们一定要了解
![]()
![]()
![]()
![]()
编辑:遂宁消防全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