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在北京10℃的天气里,跑了687公里,续航达成率83.6%,在汽车之家的“准冬测”中拿了第一。
![]()
按理说,这是好事,该庆功。可结果呢?
全网群嘲,雷军被骂上热搜,一句“祝贺小米夺冠”配八个狗头,差点把账号炸了。不是大家眼红,而是你拿了个“深秋测试冠军”,却敢说自己过了“寒冬考验”?
![]()
问题不在测试本身。汽车之家说了,这是“准冬测”,温度3-13℃,针对的是南方和长江流域用户的日常场景。这数据对多数人确实有用。
可雷军转发时,直接写上“冬季续航测试”,还强调“双第一”。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冬天和“准冬天”,就像“开水”和“温水”,听着差不多,用起来差远了。
![]()
北方用户笑了:我零下20℃开电动车,电池直接掉半血,你这10℃测出来的数据,能叫冬测?极氪、蔚来往黑河一扎,-20℃起步,那才叫硬核。
小米这测试,更像“秋游归来汇报演出”,结果你当成了“极地生存挑战赛”冠军,谁服?
更糟的是,这已经不是小米第一次“玩文字”。
“逆光之王”是“设计目标”?
“超强钢”是“项目名称”?
加速数据“不含起步时间”?
大字冲在前,小字藏在后,
每一张海报,都像一份“免责声明”。
![]()
网友早就总结出“米氏定义法”:大字负责吸引,小字负责免责。看着是买个手机,拆开像买个谜语。
这次雷军用八个狗头回应质疑,本想显得轻松幽默,结果被解读成“无所谓”“不在乎”。在这个节骨眼上,公众要的不是调侃,是态度。
毕竟,就在几个月前,小米SU7安徽高速撞山起火,三名女大学生遇难;成都又一起碰撞爆燃,一人离世。
![]()
每一场事故背后,都有“智驾宣传是否越界”“车门为何打不开”的追问。可小米的回应,总是慢半拍,雷军的演讲,只讲销量,不提安全。
于是,信任一点点被耗尽。你越是高喊“为发烧而生”,大家越觉得你在“为营销而演”。
雷军的人设,曾是小米最值钱的资产。他讲情怀,讲性价比,讲“和用户做朋友”,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真诚、厚道、接地气的企业家。
这套叙事,让小米从手机做到汽车,粉丝喊他“雷总”,评论区叫“赛博许愿池”,仿佛他不是在卖产品,而是在带大家实现梦想。
![]()
可当产品出事、宣传翻车,这个人设就成了最脆弱的靶子。
你越把自己当“朋友”,大家越觉得被欺骗;你越强调“本分”,大家越质疑你是否真的厚道。
如今,小米卖的不再是千元机,SU7起步20多万,YU7直奔30万,手机卖到五六千,利润率节节攀升。
钱赚得多了,责任也该大了。消费者不再只看“性价比”,更要看安全、看透明、看担当。
可小米的公关逻辑似乎没变:用流量化解危机,用销量掩盖争议。只要卖得好,质疑总会过去。
![]()
但这次,行不通了。汽车不是手机,一次续航虚标,可能只是失望;一次安全缺陷,可能就是生死。
用户可以原谅一个品牌“不够强”,但无法原谅它“不真诚”。
所以,别再拿“准冬测”当“真冬测”宣传了,别再用狗头糊弄质疑了,别再只讲成绩,不谈问题了。
真正的口碑拐点,不是靠一场测试夺冠,而是敢在发布会上说:“我们有不足,我们在改进。”
当小米从“最会营销的公司”,变成“最敢说实话的公司”,雷军的狗头,才能重新笑得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