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阿姨,您家小孙子又发烧了?”清晨,社区诊所的候诊区热闹起来。王阿姨怀里抱着8岁的孙子。
眉头紧锁:“医生,这几天孩子发烧、咳嗽,我不知道是普通感冒,还是最近网上说厉害的甲流。他核酸、抗原都没查,我真的有点慌,到底怎么分得清?”
这样的疑问,在最近流感高发季里其实特别常见。很多家长、中老年人身体不适时,都会陷入疑惑:没有检测,到底是普通感冒还是甲流?
![]()
有些人觉得,看症状反正都类似,就当感冒扛一扛,但真的是这样吗?你也许并不知道,甲流和普通感冒虽然外表“相像”,实际对身体影响、风险和恢复方法大不同。尤其老人、慢性病人,如果早期判断不对,可能贻误最佳处理时机,甚至引发并发症。
你以为“感冒就是感冒、甲流都差不多”?其实二者本质差异很大。甲型流感(简称甲流)和普通感冒,虽然都属于呼吸道病毒感染,但在发病速度、症状强度、后续影响上有显著区别。
有研究指出,甲流感染通常突然高热起病,体温多在38.5℃-40℃之间,且一至两天内症状“全面铺开”。而普通感冒多为37.5℃以下或无明显发热,症状发展相对缓慢,常先出现打喷嚏、喉咙发痒,再逐步咳嗽、流鼻涕。
![]()
不仅如此,甲流患者普遍伴有剧烈肌肉酸痛、关节痛、乏力、头痛、畏寒等全身症状,有权威流感监测数据显示,高达70%-80%的甲流病例会诉说“浑身像拆了又重装”,而普通感冒只表现为轻微不适。
而且,甲流可能导致更严重并发症。例如,中华医学会的文献提醒,甲流可引发肺炎、中耳炎,甚至神经系统并发症;普通感冒极少发生此类严重后果。这正是老年人和基础病患者需要特别当心的地方。
很多人误以为没有抗原、核酸查不明白,其实普通家庭完全可以通过对比三个方面来判断:
发热起病速度与体温高度。
甲流多为“突然发热、迅速高烧”,10小时内迅速上升至39℃,而普通感冒多缓慢,有的人甚至不烧或低烧。家里自行用体温表测量,一天内高烧反复,需考虑流感可能。
![]()
全身症状是否显著。
如果出现全身酸痛、乏力、头痛等症状强烈,甚至严重到“连床都不愿起来”,往往提示甲流。数据显示,近80%的甲流患者主诉四肢酸痛与持续疲惫,而普通感冒仅小部分人有轻度不适。
有无高危信号。
如反复高热超过三天、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原有基础病加重等,特别容易见于甲流或流感合并症。遇到这些信号,及时就医是关键。
日本一项对1.2万人次流感门诊数据显示,“按这三点配合体温计和自查表排查,家庭初步判断正确率超87%”,远高于“纯凭感觉”的盲目判断。
分辨清楚性质后,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至关重要。甲流与普通感冒虽均以休息、补液为基础,但有以下区别:
甲流建议发病48小时内(两天内)及时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可缩短1-2天病程,减少并发症风险。普通感冒以对症处理为主,多数可自限恢复,不建议滥用抗病毒药。
![]()
感冒无论哪种,都应多饮水、适度卧床休息、保持空气流通。对家有老年人、慢病患者,出现高热不退或有基础病加重,一定要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切勿误以为“多休息就能好”,耽误关键时间。
日常防控方面,春季人群聚集、天气多变,流行季要做好手部卫生、佩戴口罩、适量通风。如有家人发热,建议家庭成员适当隔离,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