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7万亿!俄罗斯高铁落地,中国企业意外出局,俄为啥转投欧洲?

0
分享至

前言

在全球高铁发展浪潮中,俄罗斯的布局长期处于“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状态。尽管高铁构想早在十余年前便已提出,但实质性进展始终缓慢。直到2024年春季,莫斯科至圣彼得堡的高速铁路才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该国真正迈入高铁建设时代。

这一备受瞩目的项目总投资高达1.7万亿卢布,引发国际广泛关注。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外界普遍预期将深度参与的中国企业并未出现在承建名单中,反而有消息误传西班牙企业中标。事实究竟如何?俄罗斯为何选择独自前行?

1.7 万亿!俄罗斯高铁终落地,中国企业意外出局,俄为啥转投欧洲?



俄罗斯首条高铁开工

回溯历史,俄罗斯对高铁的规划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当年,政府启动“铁路现代化计划”,宣布将在十年内投入5万亿卢布用于全国铁路系统升级。彼时,全球目光聚焦于中国与欧洲企业,尤其是中国高铁近年来在技术、成本和运营效率上的卓越表现,使其成为国际合作的热门选择。

然而十余年过去,真正落地的项目寥寥无几。直至2024年春天,莫斯科—圣彼得堡高铁才迎来奠基仪式,成为俄罗斯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线路全长约680公里,设计运行速度约为250公里/小时,虽未达到中国“复兴号”350公里/小时的水平,但对于幅员辽阔却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的俄罗斯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历史性跨越。

据普京在开工典礼上的讲话透露,该项目将贯穿六个联邦主体,服务人口接近三千万。建成后,两地通行时间将由目前的4小时压缩至2小时15分钟,极大提升区域联通效率,被视为国家交通体系升级的核心工程。



在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中,一个关键细节被广泛误解:项目的实施方并非任何外国公司,也非传闻中的西班牙企业。所谓“西班牙CAF集团拿下1.7万亿卢布合同”的说法,源于对俄方公开招标意向文件的误读。

事实上,俄罗斯确实曾向包括西班牙、德国、法国在内的多国铁路制造商发出技术咨询邀请,旨在获取国际经验参考。但这仅限于前期信息征集,并不构成合作承诺或合同签署。最终承担建设任务的,是本土企业联合体——以锡纳拉集团和乌拉尔机车制造厂为核心的“国产化联盟”,堪称俄罗斯版的“中车集群”。



为何这项工程拖延十多年才得以推进?原因错综复杂。首要因素是资金压力。俄乌冲突爆发前,项目预估投资为1.39万亿卢布(约合1071亿元人民币),但随着建筑材料、能源价格及人工成本持续攀升,预算不断上修,目前已逼近1.7万亿卢布。

其次,西方制裁导致融资渠道受限,外资难以进入,国际金融机构退出合作,使得外部资本支持几乎归零。直到2023年,俄罗斯通过整合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与财政拨款,确立完全自筹模式,才为项目扫清障碍。

更深层次看,这条高铁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国家战略试验场。它承载着验证国产技术能力、重建工业链条、强化自主可控体系的多重使命。俄罗斯意在借此表明:即便面临封锁与孤立,仍能独立完成现代化大型基建,彰显国家韧性与制度自信。



俄罗斯为何宁可“慢一点”也要自己干

不少人质疑,俄罗斯放弃与中国等成熟高铁强国合作,是一种不理性的“自我封闭”。毕竟中国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丰富的海外建设经验以及相对低廉的建造成本,若双方携手,项目或许早已竣工。

但这种判断忽略了大国战略决策的根本逻辑。早在2023年6月,莫斯科副市长曾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我们在高铁建设过程中将充分借鉴中国经验。”此言一度被解读为中国企业即将介入,实则细究用词,“借鉴”二字明确划定了边界——学习可以,主导不行。

背后动因归结为两个字:主权。



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地缘大国而言,高铁网络属于战略性基础设施,涉及国土安全、数据控制与军事调度等敏感领域。轨道标准、信号系统、调度中心、供电架构等核心环节一旦由外企掌控,可能埋下长期依赖甚至潜在操控的风险。

作为苏联遗产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虽经济总量不及中国,但在国家安全议题上始终保持高度警觉。高层深知,引入外国力量必然伴随标准博弈、管理权争夺与利益分配矛盾,而这正是主权意识强烈的国家所无法容忍的。

回顾历史,中国在发展核武器与航天事业时也曾遭遇类似处境。即使苏联专家撤离,我们依然坚持自主研发。这不是孤傲,而是大国成长的必经之路:可以吸收经验,但从不依附他人。



再看轨距选择问题,更能体现俄罗斯的战略思维。19世纪修建铁路时,西欧普遍采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而俄罗斯特意选择了1520毫米的宽轨。这一决定并非出于技术优势,而是出于防御考量——防止战时敌方列车直接驶入本国腹地。

这种根植于历史的安全焦虑,延续至今。此次高铁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全部采用俄罗斯自有标准,涵盖轨距、电力供应、通信协议与控制系统。虽然牺牲了一定效率与兼容性,但换来了更高的自主掌控力。

正如普京多次强调:“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全属于俄罗斯的铁路体系。”当外界批评其“闭门造车”时,俄方其实是在坚守一种战略尊严。对他们来说,高铁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国家身份的象征。他们宁愿节奏放慢,也不愿受制于人。



自立体系的代价

坚持“全链条国产化”的路径,意味着俄罗斯必须面对高昂的成本与漫长的研发周期。当前项目预算已达1.39万亿卢布,实际支出预计突破1.7万亿。通货膨胀、技术瓶颈、零部件替代难题接踵而至,每一环都考验着国家工业能力。

目前,高铁列车的研发由锡纳拉集团牵头,联合国内150余家科研机构与制造企业协同攻关。从车体结构、转向架、牵引电机到车载信号系统,全部实现本土设计与生产。首列原型车计划于2026年下线,2027年进入认证测试阶段,力争2028年实现试运行。

根据官方发布的模型参数,新型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00公里,商业运营目标设定为360公里。不过业内分析认为,初期实际运行速度仍将维持在250公里左右,主要受限于线路条件与系统稳定性。



相较于中国“复兴号”常态化350公里的运营速度,差距显而易见。但对俄罗斯而言,这已是一项重大突破,标志着其重新掌握了高端轨道交通装备的设计与集成能力。

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高铁正成为重振俄罗斯制造业的关键引擎。自苏联解体以来,重工业体系长期萎缩,关键技术出现断层。如今借由高铁项目,全国范围内的机械、电子、材料、自动化等领域企业被重新组织起来,形成完整供应链。

这不仅创造了大量高技能就业岗位,也推动了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未来,这条线路有望成为“技术创新走廊”,为后续高铁延伸线及其他重大工程提供技术储备与人才支撑。



俄副总理在今年6月公开表示,到2045年,俄罗斯将建成总长超过4500公里的高速铁路网,配备不少于300列高速列车。这意味着,莫斯科—圣彼得堡线只是起点,未来还将扩展至叶卡捷琳堡、喀山、新西伯利亚乃至远东地区,构建横跨欧亚大陆的运输动脉。

实现这一蓝图困难重重。经济制裁仍在持续,高端芯片、精密传感器等关键元器件进口受限,部分设备需进行逆向研发或功能降级处理。同时,财政资源紧张,公共债务压力上升,每一步都需要精打细算。

但俄罗斯决策层认为,这些代价值得付出。就像上世纪为研制原子弹和发射卫星不惜倾尽国力一样,今天的高铁项目也被赋予了同样的精神内涵——那是对“自力更生”信念的传承。

一旦依赖外援,整个体系的独立性将被削弱,最终沦为他国技术体系的附属品。与其在合作中丧失主导权,不如走得慢一些、花得多一些,但确保每一个螺丝钉都刻着“俄罗斯制造”。



结语

俄罗斯高铁的启动,不仅仅是一项交通工程的落地,更是一场关于大国意志与民族自信的实践。十年等待、巨额投入、外企缺席——这一切背后,不是简单的经济效益计算,而是深植于历史记忆中的政治逻辑与集体心理。

中国未能参与,并非遭到排斥,而是因为俄罗斯需要通过这件事向世界宣告:即便身处困境,他们仍有能力独立完成现代超级工程。

也许这条高铁的速度比不上“复兴号”,但在俄罗斯民众心中,它的意义早已超越数字本身。它是独立的象征,是“我们还能靠自己站起来”的宣言。未来的道路或许曲折,但方向清晰——那是一条通往自主未来的轨道,正在缓缓铺展。

参考资料:

《莫斯科圣彼得堡高铁项目将落地,通行时间预计缩短近两小时》 澎湃新闻 2023年8月18日

《俄罗斯莫斯科市副市长:莫斯科圣彼得堡高铁建设将借鉴中国经验》 新华丝路 2024年6月7日

《俄罗斯开工建设首条高速铁路》 新华网 2024年3月14日

《俄副总理:俄罗斯在2045年前将建成超4500km的高速铁路》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5年6月20日

《俄展出首个高铁列车等比例模型》 科技日报 2024年7月16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SPN:上海海港已得知奥斯卡心脏问题,愿意为其提供治疗帮助

ESPN:上海海港已得知奥斯卡心脏问题,愿意为其提供治疗帮助

懂球帝
2025-11-13 11:12:07
吴石牺牲13年后,蒋经国发现真相:他派去大陆的特务全在忽悠他

吴石牺牲13年后,蒋经国发现真相:他派去大陆的特务全在忽悠他

清澈之玹
2025-11-13 22:55:33
日本有事就是美国有事?美国总统表态:许多盟友并不是美国的朋友

日本有事就是美国有事?美国总统表态:许多盟友并不是美国的朋友

历史有些冷
2025-11-12 21:00:03
被无数人吐槽的10个“蠢设计”,得知正确用法:哑巴不许当设计师

被无数人吐槽的10个“蠢设计”,得知正确用法:哑巴不许当设计师

Home范
2025-11-11 13:57:32
油价暴跌!92号汽油价格大跌700元?明天11月14日:跌了!跌了!暴跌开始了...加油站92、95号汽油

油价暴跌!92号汽油价格大跌700元?明天11月14日:跌了!跌了!暴跌开始了...加油站92、95号汽油

新浪财经
2025-11-13 08:31:45
西安8岁女孩已在福利院过夜:今日做入院体检,换了新衣服,准备入学

西安8岁女孩已在福利院过夜:今日做入院体检,换了新衣服,准备入学

极目新闻
2025-11-13 15:26:03
国台办表态,积极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吕秀莲称,我们宁愿一个中华

国台办表态,积极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吕秀莲称,我们宁愿一个中华

科普100克克
2025-11-13 12:30:12
英媒:红军城万名乌克兰伤兵患气性坏疽

英媒:红军城万名乌克兰伤兵患气性坏疽

凤凰卫视
2025-11-13 11:26:28
王伟烈士的妻子阮国琴退役了,如今他的儿子 也是一位海军现役军官

王伟烈士的妻子阮国琴退役了,如今他的儿子 也是一位海军现役军官

Ck的蜜糖
2025-11-13 11:46:35
中国前世界冠军,获刑14年!

中国前世界冠军,获刑14年!

鲁中晨报
2025-11-13 16:35:03
“律师取钱被要求说明用途”新进展:东营金融监管局介入,当地一建行支行称已无需询问

“律师取钱被要求说明用途”新进展:东营金融监管局介入,当地一建行支行称已无需询问

大风新闻
2025-11-13 16:54:02
破产后,王中磊搬新家还住别墅,院子稀稀拉拉,老婆叹回不到以前

破产后,王中磊搬新家还住别墅,院子稀稀拉拉,老婆叹回不到以前

妙知
2025-11-13 17:13:34
非洲土皇帝王垚:丰臀辣妹当助理,生活奢靡为何还多次被官媒表扬

非洲土皇帝王垚:丰臀辣妹当助理,生活奢靡为何还多次被官媒表扬

禾寒叙
2025-11-10 22:27:04
邓超为儿子庆祝14岁生日,直呼儿子“兄弟”!等等身高1米8像孙俪

邓超为儿子庆祝14岁生日,直呼儿子“兄弟”!等等身高1米8像孙俪

爱八卦的莉姐
2025-11-12 20:36:37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混沌录
2025-11-02 17:13:10
10月飞度销量仅3台,最懂车的人还剩4个

10月飞度销量仅3台,最懂车的人还剩4个

大象新闻
2025-11-13 10:42:05
日本政府正式宣布!11 月 11 日日本政府官宣 2026 年上调签证费

日本政府正式宣布!11 月 11 日日本政府官宣 2026 年上调签证费

南权先生
2025-11-13 15:52:13
为啥美国马桶有缺口,我国的马桶没有,缺口设计有啥特殊用意吗?

为啥美国马桶有缺口,我国的马桶没有,缺口设计有啥特殊用意吗?

诗意世界
2025-11-12 20:20:39
从“5万元以上登记”到“1万元以上扫码”,银行大额取现管理陷两难:反诈合规与储户便利如何平衡?

从“5万元以上登记”到“1万元以上扫码”,银行大额取现管理陷两难:反诈合规与储户便利如何平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3 14:53:31
蒋介石问冈村宁次:屠我30万同胞你后悔吗?冈村宁次回8字,全场哗然

蒋介石问冈村宁次:屠我30万同胞你后悔吗?冈村宁次回8字,全场哗然

萧竹轻语
2025-11-12 19:27:40
2025-11-14 00:11:00
通鉴史智 incentive-icons
通鉴史智
展现优雅姿态,散发迷人韵味。
2772文章数 2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方回应高市早苗“台湾有事”言论 中方表态

头条要闻

美方回应高市早苗“台湾有事”言论 中方表态

体育要闻

跟豪门传了十年绯闻,他却偏要“择一队终老”

娱乐要闻

王鹤棣孟子义真要搭?

财经要闻

源峰25亿赌局!汉堡王中国"卖身"求生

科技要闻

月产能突破百万片,中芯国际Q3净利增43.1%

汽车要闻

具备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欧拉5预售价10.98万起

态度原创

本地
游戏
亲子
时尚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跳票半年月多花六千万美元?GTA6打磨品质成本超高

亲子要闻

宝妈垃圾赛道大避雷!见到赶紧跑!真的!

被扫地出门的贵公子,真是活该

军事要闻

美国在委内瑞拉海岸动用无人机和F-35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