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人们称为“倒戈将军”,官方记录的倒戈次数就高达7次。
而他的最高官职至总司令,曾狂言要宋美龄,最终被活埋在黄河边,此人就是石友三,那么,石友三为何多次倒戈,他又为何被活埋?
![]()
石友三
石友三的起点并不高,1891年,他生于吉林长春一个贫苦家庭,从小性格顽劣,常常因偷鸡摸狗而被乡里人嫌弃,父亲去世后,石友三离开家乡,开始了流浪生涯。
1912年,他得知冯玉祥部在北京招募士兵,便报名参军,石友三凭借其敢于冒险的性格,在部队中迅速崭露头角。
冯玉祥对他的表现非常器重,石友三的职务也逐渐升高,最终成为冯玉祥手下第六师的师长,短短13年,石友三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师长,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这样的晋升速度堪称奇迹。
![]()
冯玉祥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前途无量的年轻军官,后来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倒戈将军”。
随着权力不断膨胀,石友三性格中残暴特质渐次显露,当其担任第八混成旅旅长,驻军包头之际,竟轻信当地地主、士绅与富商的不实诬告。
石友三在包头不足半年,便滥杀五百多名佃户、长工、苦力夫役,这些人因不甘忍受剥削凌辱奋起反抗,却惨遭屠戮,如此恶行令人发指,当地人皆称他为“活阎王”。
石友三对待部下的手段同样残酷,他最喜欢用的刑罚就是活埋,这种死法痛苦而漫长,被埋的人在土里挣扎窒息,只要有人稍微不顺他的意,或者犯了他认为不可饶恕的错误,他就下令活埋。
![]()
来源影视
有时候一埋就是好几个,在黄河边上挖个大坑,把人扔进去填土,连审讯带辩解的机会都不给。
他手下的军官和士兵人人自危,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触怒这个喜怒无常的司令,石友三这种残暴统治方式,虽然能暂时震慑了部下,却也为他最终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1926年,直奉系军阀联合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阎锡山也在张作霖的诱使下出兵雁北,企图断绝国民军退往绥远的后路。
冯玉祥命石友三进攻雁北,以保障京绥铁路的通畅和安全,却没想到石友三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竟在暗中与晋军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协议,在阎锡山部将商震的斡旋之下,石友三干脆率部投降了阎锡山。
![]()
阎锡山
在石友三的职业生涯中,他三次叛冯,后来又投蒋反蒋,投张反张,他先后多次投靠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汪精卫、张学良、日本人和中国共产党,而后又相继背叛。
私生活方面,石友三更是好色成性,他先后强娶五房姨太太,行军打仗时,更是强令女兵陪睡。
这种事情在当时的军阀里虽然不算稀奇,但石友三做得太过分、太明目张胆,他甚至在公开场合吹嘘自己有多少女兵,好像这是什么光荣的事情。
更离谱的是,他居然打起了宋美龄的主意,有一次在南京参加军事会议,石友三喝了点酒,当着一堆军官的面说起宋美龄长得如何如何,言语间毫不掩饰自己的龌龊想法。
![]()
宋美龄
石友三甚至狂妄地表示,要是有机会,他也想让第一夫人到他那儿去,这话传出去,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宋美龄是什么人?那是蒋介石的夫人,国民政府的第一夫人,他一个地方军阀居然敢这么说?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蒋介石耳朵里。
蒋虽然城府深,表面上没当场发作,但心里已经把石友三记在死账本上了。
而石友三与日伪军勾结,其部属对他十分不满,受石友三节制的新8军军长高树勋,因不愿进攻八路军,石友三便挑动日军袭击高部,石、高矛盾激化。
真正让高树勋彻底决裂的是他弟弟的死,高树勋的亲弟弟也在部队里当差,有一次因为点小事得罪了石友三,石友三二话不说就下令活埋了。
![]()
来源影视
高树勋得知消息的时候,弟弟已经死在黄河边的沙坑里了,他亲自去收尸,看着弟弟那张扭曲的脸,心里的恨意和寒意一起涌了上来。
跟了二十年的主子,连自己亲弟弟都说杀就杀,这让高树勋看清了石友三的真面目。
高树勋表面上还装作若无其事,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怎么给弟弟报仇,怎么清理掉这个人人痛恨的暴君。
时间来到1940年,石友三第69军政治部主任臧伯风及总参议毕广垣与高树勋策划,寻机杀掉石友三,以除大患。
他们请出原西北军将领、时任鲁西行署主任兼游击主任的孙良诚,由他出面请石友三到高树勋部面谈,说是要消除两人的隔阂,石友三见是老长官出面邀请,便表示同意。
![]()
高树勋
12月1日,石友三率1连骑兵随孙良诚到高树勋部驻地河南濮阳柳下屯,高树勋率旅长以上军官将他们迎进会议室,大家谈笑风生,共叙往事。
不一会,有一勤务兵入内对高树勋说:“太太有事相请”,高树勋即离室而去,突然,四名卫兵进入会议室,将石友三架走。
随后,高树勋痛下决心,派卫士队长高金兰、军部参议李席儒等将石友三活埋于黄河岸边,石友三死后,消息很快传开了,蒋介石得知后,批示了四个字:“自取其辱”。
石友三被活埋后,他的弟弟石友信听到消息从北平赶回,气势汹汹地声言要兴师问罪,结果也被毕载奕的副官开枪击毙。
![]()
来源网络
而高树勋此后则走上了另一条道路,1945年10月30日,他率国民党一个军和一个纵队在邯郸内战前线起义加入人民阵营。
一对曾经的结义兄弟,一个落得个活埋黄河边的悲凉下场,一个安葬在八宝山,差距实在悬殊。
石友三的结局印证了那句老话——“多行不义必自毙”,他可能至死都不明白,权力和暴力可以一时得势,但永远无法取代人心向背。
参考资料:百科——石友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