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系列 德米特里·阿列克谢耶夫
钢琴独奏音乐会
![]()
2025年11月2日(周日) 19:30
广州大剧院 实验剧场
票价:280 380 480 580
双人套票:999(2*580) 888(2*480)
(套票请按对应票档张数下单,不再叠加会员折扣。)
时长:95分钟(含15分钟中场休息)
每人一券,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演出票一经售出,不退不换,敬请留意
识别二维码选座购票
演出开始时间为19:30
请所有观众准时入场
上半场仅有一首曲目约38分钟
迟到观众需等候到中场休息时方可入场
请勿迟到;
入场时请保持安静
演出时请勿使用手机、相机等设备
进行拍照、录像、录音
演出过程中手机请调至静音;
乐章之间请勿鼓掌;
感谢您的配合。
当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厚重底蕴,遇上中国初冬的温润时光——这场钢琴传奇之旅,终于要来了!
一起来听
大师现场
德米特里·阿列克谢耶夫(Dmitri Alexeev),这位被《纽约时报》盛赞“指尖流淌着俄罗斯灵魂”的钢琴大师,11月2日将携肖邦、拉赫玛尼诺夫、李斯特的经典曲目登陆广州大剧院。
对钢琴迷来说,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次“与俄罗斯钢琴学派巅峰对话”的难得机会。
提起阿列克谢耶夫,古典乐圈的第一反应是“活着的俄罗斯钢琴传奇”。中国著名乐评人张可驹曾力荐此次音乐会,并称“真正的大钢琴家要来了……音符颗粒的质感凝聚已极,却又有一种通透的,璀璨而多层次的声音。再轻柔的力度,音质如同悬浮在空气中,却又有能够镇住大空间的分量。”
![]()
1975年,他以绝对优势斩获利兹国际钢琴比赛金奖,自此开启了与柏林爱乐、伦敦交响乐团、纽约爱乐等顶级乐团的合作生涯——卡拉扬曾亲自邀请他合作,索尔蒂爵士称他“弹出了拉赫玛尼诺夫最本真的忧伤”。
![]()
© John Garfield
如今,他更以“评审席上的定海神针”身份定义行业标准:不仅多次担任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委,更在利兹、范·克莱本、桑坦德、维也纳贝多芬、莫斯科柴可夫斯基等全球所有顶级钢琴赛事中执掌评判权。
作为肖赛评委,他曾公开分享评审理念:“我从不会为细小的失误扣分,真正触动我的,是能让人想反复聆听的音乐诠释,是天赋与独特理解碰撞出的个人风格”。而这次巡演的曲目单,正是他评审标准的“鲜活范本”——尤其是下半场的肖邦作品,每一个音符都藏着“评委级”的解读密码。
这次阿列克谢耶夫带来的曲目,
完美融合“俄罗斯史诗感”与“波兰浪漫魂”
上半场用拉赫玛尼诺夫的厚重叩击心灵,
下半场用肖邦的细腻治愈初冬…
/ 曲目 /
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作品28
Rachmaninoff Piano Sonata No.1 in D minor, Op.28
——INTERMISSION——
中场休息
肖邦《升F小调夜曲》作品48之2
Chopin Nocturne in F-sharp minor, Op.48 No.2
肖邦《E大调夜曲》作品62之2
Chopin Nocturne in E major, Op.62 No.2
肖邦《升C小调夜曲》作品27之1
Chopin Nocturne in C-sharp minor, Op.27 No.1
肖邦《降G大调第三即兴曲》作品51
Chopin Impromptu No.3 in G-flat major, Op.51
肖邦《三首练习曲》(遗作) 作品130
Chopin Trois Nouvelles Etudes for piano, B130
第一首 F小调
No.1 Andantino in F minor
第二首 降A大调
No.2 Allegretto in A-flat major
第三首 降D大调
No.3 Allegretto in D-flat major
李斯特:《肖邦六首波兰语艺术歌曲》S.480
(根据肖邦作品74而作)
Liszt 6 Polish Songs, S.480 (After F. Chopin)
* 曲目以现场为准
拉赫玛尼诺夫
《D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作品28
这是拉赫玛尼诺夫“最被低估的杰作”,开篇低频和弦像“西伯利亚寒风掠过旷野”,中段旋律却藏着俄罗斯民歌的温柔,结尾高潮堪称“用音符写就的悲剧史诗”。
阿列克谢耶夫与这首作品相伴半生,他的演奏被《每日电讯报》形容为“能让乐器发出贯穿全身的共鸣”——伦敦演出时,曾被乐迷评为“被低频震得发麻,最细微的音色变化都清晰可辨”。作为柴可夫斯基比赛评委,阿列克谢耶夫对俄罗斯作品的诠释早已成为行业标杆。
德米特里·阿列克谢耶夫
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肖邦
升F小调/E大调/升C小调夜曲
肖邦《升F小调夜曲》作品48之2:该作品开头的旋律像“深夜的独白”,中段突然爆发的和弦是“压抑后的呐喊”,最后又回归平静……阿列克谢耶夫将用“指尖的轻重变化”把这种矛盾感拉满。
肖邦《E大调夜曲》作品62之2:这是肖邦晚年的作品,旋律里少了年轻时的躁动,多了历经岁月后的从容。阿列克谢耶夫将会较慢演绎,让每个音符像融化的雪花,轻轻落在心里,与他录音中被《留声机》杂志盛赞的“诗意表达”一脉相承。
肖邦《升C小调夜曲》作品27之1:整首曲子像“一场细腻的对话”,左手的伴奏是低声的倾诉,右手的旋律则是温柔的回应。阿列克谢耶夫能将两个声部的层次分得如同“双人对话”,这正是他在大师课上反复强调的“声部独立性”技巧。
德米特里·阿列克谢耶夫在肖邦的故乡演绎
肖邦《升F小调夜曲》,作品48之2
于2025年9月14日直播录制
肖邦
降G大调第三即兴曲 / 三首练习曲
肖邦《降G大调第三即兴曲》作品51:如果说夜曲是安静的独白,这首作品就是欢快的圆舞曲。快速音阶如流水奔涌,阿列克谢耶夫的“轻快触键”定能让音符像“踮脚跳跃的精灵”,展现肖邦鲜为人知的灵动一面。
肖邦《三首练习曲》(遗作)作品130:尽管初衷是教学用途,肖邦却在其中注入了高度个人化的音乐语言,更注重和声色彩与节奏复杂性,被音乐学家称为 “技术练习曲的诗意升华”。第一首F小调,左手以4对6的复节奏贯穿全曲,右手旋律在频繁转调中蜿蜒前行,这首曲子打破了常规“练习曲=机械重复”的偏见;第二首降A大调,右手以2对3的复节奏构建和弦织体,左手保持稳定低音线条,通过调性对比制造强烈的色彩冲击,被李斯特称为“钢琴上的调色盘”;第三首降D大调:全曲采用回旋曲式,通过调性明暗对比强化戏剧冲突。结尾处的渐强处理将情绪推向高潮,最终在降D大调主和弦上戛然而止,留下未完成的悬念感。
李斯特
《肖邦六首波兰语艺术歌曲》S.480(根据肖邦作品74而作)
肖邦的《19首波兰艺术歌曲》Op.74创作于1830年代,融合了波兰民间叙事诗、玛祖卡舞曲节奏与浪漫主义抒情性。例如《少女的愿望》以G大调的清新旋律描绘少女的憧憬,而《春天》则通过g小调的忧郁调式暗喻对故乡的思念。
肖邦去世后,李斯特选择其未被充分发掘的艺术歌曲进行改编,既是对亡友的致敬,也试图通过钢琴的交响化特质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他曾坦言:“肖邦的音乐需要被重新唤醒,在钢琴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正如音乐学家詹姆斯·胡内克所言:“李斯特将肖邦的歌曲从声乐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它们在钢琴上跳起了更自由的舞蹈。”在阿列克谢耶夫等当代大师的诠释中,这部作品依然焕发着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成为连接波兰民族魂与浪漫主义精神的桥梁。
转自:阿姆斯特朗音乐艺术
或许你还喜欢
【兴业银行购票优惠】
【跨省观演礼遇计划】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