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诗词
编辑/2025年11月2日
![]()
贾岛(779-843),中唐“苦吟派”核心人物,世称“诗奴”。他早年剃度为僧,还俗后屡试不第,五十余岁才得授微官,一生困顿却执着于文字锤炼。“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他苦吟生涯的生动写照,“僧敲月下门”的“推敲”典故更流传千古,成为文坛美谈。其诗以清峭幽僻、字字精炼为特色,咏隐逸之趣,抒怀才不遇之愤,绘山河之寂,将炼字艺术发挥到极致,留下诸多传世名篇。
![]()
一、《寻隐者不遇》
原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讲解
这首五言绝句以极简笔墨勾勒出空灵意境,采用问答体形式自然流畅。前两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直白质朴,点明寻访场景(松下)、对象(隐者)与线索(童子),通过“问”与“言”的对话,引出寻访不遇的核心情境。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由实入虚,童子的回答看似给出方向,实则以“云深”二字将隐者行踪藏于茫茫山色,留下无尽遐想。
全诗未直接描写隐者,却处处彰显其风骨:苍松暗喻高洁,深山象征避世,云雾烘托超脱。正如朱彝尊所言“妙在含糊”,这份“含糊”让诗歌突破时空局限,既写出寻访者的怅然,更流露对隐者超然物外的钦慕,堪称“言简意丰”的典范。
![]()
二、《题李凝幽居》
原文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讲解
这首五言律诗是贾岛炼字艺术的巅峰之作,题赠隐者友人李凝,既绘幽居之景,又抒隐逸之愿。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以“少邻”“草径”“荒园”三字,勾勒出幽居的僻静环境,奠定全诗清冷基调。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为千古名句,“推敲”典故便源于此——贾岛骑驴构思时,纠结用“推”还是“敲”,不慎冲撞韩愈仪仗,经韩愈点拨最终定“敲”字。“敲”字以动衬静,月光下僧人轻敲柴门的声响,让静谧夜景更添灵动。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延续炼字功力,“分”字展现过桥后野色铺展的开阔视野,“动”字将云影与山石的互动写得虚实相生,尽显想象之妙。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直抒胸臆,表达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与前文景物描写形成情感呼应,质朴中藏深情。
![]()
三、《剑客》
原文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讲解
这首诗跳出贾岛惯常的幽僻风格,以豪迈笔调托物言志,尽显寒士的理想与愤懑。前两句“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以“剑客”自喻,“十年”极言锤炼之深,“霜刃”形容剑刃锋利如霜,既暗指自身多年苦读积累,也道尽怀才不遇的境遇——身怀绝技却无处施展。
后两句“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笔锋一转,从内敛积蓄变为外放呐喊,“把示君”是展露才华的勇气,“谁有不平事”彰显锄强扶弱的侠义情怀。全诗看似写剑客,实则是贾岛的自我写照:屡试不第的困顿、对世事不公的愤懑,皆化作这柄“未曾试”的利剑,既表达渴望被赏识的心愿,更藏着文人的骨气与担当。
![]()
后絮
贾岛的诗,是“苦吟”精神的最佳诠释。他没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洒脱,也不及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磅礴,却以“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的虔诚,在字句间反复打磨。这三首诗题材各异,却皆具炼字精准、意境清冷、情感真挚的特质。
从“云深不知处”的空灵,到“僧敲月下门”的精妙,再到“十年磨一剑”的豪迈,我们能看到一位在困顿中坚守初心的诗人,以文字对抗命运的孤寂。他的“苦”是对艺术的极致执着,“瘦”是洗尽铅华后的凝练。千年后读其诗,我们既能品味文字韵味,更能感受那份“两句三年得”的坚守——这份对极致的追求,正是诗千年后的力量。
图片由AI制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