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向往“桃花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作品,也是无数人向往的一种生活。
不知道时代的变迁,也不遭受战火,更不要为生计而奔波,每天睡到自然醒......这要是变成了现实,那就是神仙一般了。
或许陶渊明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挂印辞官,归田园居。后半生虽然清苦,但也清闲,变成了无数人的偶像。
文学家张岱看过《桃花源记》,陷入了沉思。然后他把文章里的时间观念,称之为“桃花源历”——就当时间不存在好了。
![]()
我们长期活在“时间的压迫感”之中。
看过了桃花源,回到现实生活。
我们一直被时间逼着走。一辈子几十年,似乎永远不够用,有太多的来不及,也害怕留下来不及做的事情。
首先,时间就是金钱。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你若是一个小时,被耽搁了,就好像自己会失去一块金子。
炒股的人,可能因为自己错过一次风口,就遗憾好几天,损失一大笔。
上班是不能迟到的。迟到一次,就扣一个月的勤工奖,怎么说,也是几百钱。
把时间和金钱紧密联系,你要改善生活,那就一定要高效率用时间。工作,就像和时间赛跑,准备工作,都在提前做的。
然后,时间就是生命。
先生说:“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人还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价值。
若是可以千古留名,就好了。为此,很多人设定了生命的高度,要争做人上人。
确实,人生的高度,也带来了很多的积极性,有正能量。但是太高了,注定够不着,反而会变得迷茫。
再则,时间就是效率。
效率的公式,就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如果要提升效率,那么在同等时间里,要做更大量的事情。我们是恨不得自己,变成孙悟空,拔一根毫毛,就可以变成几十个“自己”。
一天里,要应酬客户,要做一个报告,回家要做一日三餐,辅导孩子作业,看一场剧等。
不知不觉,我们变成没有办法休息的人。就是睡觉,都可能思考明天的任务,怎么完成;孩子明天要吃什么菜。
我们还会学习那些时间观念很强的人,也变得高度自律。却因此,烦恼不断,疲惫不堪。
我们所担心的事情越来越多,陷入了焦虑之中。这一切,都是时间在压迫自己,把身体放在了分分秒秒的“时间缝隙”里。
![]()
退休之后,一定要“走出时间”。
其实,陶渊明还写了一首《桃花源诗》。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人生就行草木,按照四季去活,那就简单,怡然自得。
到了退休之后,我们进入了秋天。这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千万不要还去忙什么耕种。别和少年、中年一样过日子。
“不急着老去”,这才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1.生活单纯化。
有人问:“和尚,你怎么修行的呢?”
大珠慧海禅师说:“该吃饭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
是的,不要把事情交集在一起,而是一件事一件事地做。做什么就想什么,不做了就不想了。
单纯的生活,会让你觉得时间不那么重要。日升,沐阳;日落,看晚霞;月升,睡觉休息。
正如韩愈说的:“物外日月本不忙。”
太阳月亮在交替,但是他们不交集。因此他们按规律变化,万万年。
2.日子自然化。
一个弟子离开寺院多年,忽然回到寺院,发现师傅还是老样子,就问:“师傅,你怎么不变老呢?”
佛光禅师回答:“我每天忙碌,实在没有时间觉得自己老啊!”
禅师的“忙”,不是忙得不可开交,而是自然的忙。
春天播种,夏天浇水,秋天收获,冬天赏雪,就没有什么时间是无聊的。读书的年纪读书,工作的时候工作,退休就是退休的样子。
一天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也不觉得无聊,而是慢慢过。
或者说,“无聊”也是生命的一部分,算是自己的一种安排。
你自然地变老,你也会发现自己老得慢一些。因为你顺从了规律,不抢跑,不透支明天的痛苦,不担心子女的未来。
3.心态从容化。
孔子说:“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是很勤奋的,没错。但他的后半生,更多是快乐,从容过日子,无欲无求。
在人均寿命很低的年代,孔子算是长寿老人。
如果你认真看,孔子说了很多有趣的话。“朽木不可雕也”就是其中一句。
晚年的时光,不是赶着去看风景,非要走世界。而是体验行走的过程。也许一个月就看一个地方,但你的体验感,会特别好,也像进入另一种计时的方法中。
很多退休老人,去农村生活,不是条件多好。而是走出了时间压迫感很强的地方,去了没有什么时间观念的地方,身心不再负重前行。
![]()
写在最后。
当周围的人都把珍惜时间当成使命的时候,我却建议老人们,走出时间。
正如培根所说:“在进餐、睡眠和运动等时间里能宽心无虑,满怀高兴,这是长寿的妙理之一。”
同样的时间,有人活成了一首诗,有人活成一条线,还有人活成了一堆乱麻。
选择最怡然的活法,退休之后,你就是眉开眼笑,身心低消耗。
作者:布衣粗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