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万彩礼,同居3年没领证,最后只退回5万?
![]()
”——刷到这条热搜,不少人直接血压拉满。
别急着骂,先摸良心:换你,敢不敢一分不少地往外掏?
河南封丘的翟先生就摊上了。2021年订婚,现金+三金+改口费整整21万,小两口搬进县城新房,日子没过出花,聊天记录先炸雷:女方跟“男闺蜜”的暧昧对话被截屏,翟先生连夜打包行李,第二天就拉着媒人去讨钱。
女方家长一句“青春损失怎么算”,硬是把彩礼砍到5万,调解员劝不动,官司一路打到市法院,下周二开庭。
围观群众分两派:一边喊“诈骗”,一边嚷“活该”。
可法院真会按情绪判?
![]()
把河南省高院9月刚公布的判例翻出来,同款剧情早写好了答案:同居3年、女方疑似过错,最后退70%。
数字摆这儿,翟先生那5万明显打不住。
关键卡在证据——聊天记录没公证,法官只能“参考”,不能“采信”。
想翻盘,第一步得把微信记录拖去公证处,15分钟出证,240块,比律师一小时咨询费还便宜。
有人嘀咕:都2023年了,彩礼咋还这么高?
新乡市8月刚发的《婚俗改革试点方案》白纸黑字:上限6万,超了就是“超标”。
翟先生那21万,三倍都不止,超额部分法院历来不护犊子。
再看省高院7月指引,明确把“明显超出当地收入水平”写进返还考量。
说人话:彩礼越离谱,退得越多。2023年上半年河南1246起彩礼案,平均返还比例已经拉到55%-65%,比四年前蹿了15个点,风向肉眼可见地往“退”吹。
可也别把男方当傻白甜。
![]()
三年房租、水电、下馆子的票根要是留着,女方同样能主张“共同生活支出”。
封丘县6月新设的“彩礼纠纷调解中心”里,37起案子全是这招:男方甩出一沓外卖订单,女方立刻少退两万。
翟先生想多拿,先得把账算清——不是“我给了21”,而是“21减去一起花的,再按过错打折”。
最黑色幽默的是,调解中心数据显示,同居没领证的比例高达63%,几乎成了“主流套餐”。
年轻人怕离婚麻烦,先搭伙试婚;家长怕夜长梦多,先收彩礼锁人。
![]()
结果两头都赌输:婚没结成,钱也撕破脸。
下次再有人劝“先给彩礼再培养感情”,直接把这条新闻甩过去——21万买个教训,贵是贵了点,至少血淋淋真实。
开庭前,翟先生还有最后一条路:先去调解中心登记,15天出结果,不满意再起诉,诉讼费减半,证据也能同步公证。
省时间、省律师费,还能把聊天记录钉成铁证。
要是还嫌慢,只能赌法官心情——毕竟同案不同判的狗血年年有,2023年也有只退30%的极端个例,原因竟是“男方家境太好,不差钱”。
看吧,法律也看天吃饭。
一句话总结:彩礼不是保证金,同居不等于结婚,过错方别幻想全身而退,超额部分更别指望法院帮你兜底。
想不被割,要么婚前把数字写进协议,要么干脆别超过6万红线。
毕竟,爱情没了还能再谈,钱没了是真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