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很难想象,在庄严肃穆的紫禁城内,曾经飘荡着炒肝、卤煮的香味,而一群身着朝服的王公大臣,会赶在面见皇帝之前,挤在太监们支起的早点摊前大快朵颐。这并非影视剧的杜撰,而是清朝宫廷里真实存在的“早餐江湖”。
![]()
对于清朝的官员来说,上早朝是件极其辛苦的差事。皇帝通常在卯时(凌晨5点到7点)开始理政,这意味着大臣们必须更早到达等候。若是碰上雍正皇帝这样勤勉的君主,他们凌晨一两点就得从家里出发。时任詹事府官员的恽毓鼎就在日记中抱怨,有一次为了赶往颐和园给慈禧祝寿,凌晨一点半就不得不起床出门。这段摸黑赶路的过程漫长又煎熬,许多官员会在颠簸的马车里靠读书来打发时间。
![]()
这么早出门,早饭自然成了大问题。总不能饿着肚子在朝堂上站几个时辰。有需求就有市场,一些脑筋活络的太监和内务府人员立刻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他们在乾清门外的天街区域——也就是景运门与隆宗门之间——摆起了早点摊。这里位置绝佳,是大臣们上朝前的必经之路和等候区,而且当时的律令并未明确禁止在此经商,这些“内部人员”稍加打点,买卖便顺顺当当地开了张。
![]()
可别小看这些摊子,它们提供的食物相当丰富且地道。晚清官员寿森在《忆江南词百首》里生动地写道:“前朝忆,忆得出隆宗。苏造肉香麻饼热,炒肝肠烂杏茶浓。” 这里面提到的苏造肉,是一种用猪肉和内脏酱汁炖煮的美味,据说是如今北京名吃卤煮火烧的前身。此外,芝麻烧饼、油炸果(油条)、杏仁茶等经典北京小吃也一应俱全。这扑鼻的香味有时甚至会飘进深宫,引得后妃们也忍不住派太监出来买点解馋。
![]()
当然,宫廷社会无处不在的等级差异在这里也有体现。天街的早点摊固然热闹,但终究是中下层官员和侍卫们的选择。身份显赫的军机大臣等高级官员自有他们的VIP通道。据记载,军机处的廊檐下常会备好烧饼、油条等点心,供这些枢臣们在被皇帝召见后享用。虽然花样可能不如外面,但在暖房里悠闲用餐,显然更符合他们的身份和体面。
![]()
对于那些没时间或不愿意在宫内解决早餐的官员,东华门外的早市是另一个选择。那里的品种更为丰富,甜浆粥、老豆腐、高汤馄饨、豆汁儿焦圈……应有尽有。想象一下,顶戴花翎的官员们蹲在街边喝碗馄饨,或者站在摊前吃个豆腐脑,这画面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
![]()
关于紫禁城里的早点摊,还发生过一桩奇闻。咸丰年间,一个名叫王库儿的农民,偶然捡到一块宫内腰牌,他竟凭此混入紫禁城,干起了卖馒头的营生。他的馒头做得特别好,不仅大臣、太监买,连宫女妃嫔都是他的顾客。这个“非法经营者”靠着假身份在宫里卖了将近两年馒头才被发现。
![]()
由此可见,那座看似神圣不可侵犯的紫禁城,其实也有着非常接地气的一面。这些冒着热气的早点摊,不仅填饱了官员们的肚子,也让威严的宫墙之内,多了一丝鲜活的人情味儿。它告诉我们,无论地位多高,规矩多严,人们对一顿舒适早餐的需求,总是真实而朴素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