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四姑娘山,寒意已浸骨,海拔3000米以上的区域,夜里温度能跌到零下好几度。广西小伙思某某穿着那件显眼的蓝色冲锋衣出发时,或许没意识到,这件衣服最终会成为搜救队寻找他的唯一线索——不是穿在他身上,而是碎在一处陡坡下。
![]()
他刚结束一场户外比赛,身体还带着疲惫,朋友劝他歇一歇,别赶着走“长穿毕”的反向路线。“我有经验,没事。”他摆摆手,没把劝阻放在心上。朋友后来回忆,当时景区的公告贴得很显眼,(四姑娘山景区9月发布的《未开放区域管控公告》显示) ,红色的字写着“未开放区域禁止进入,违规进山出事自负,还需承担救援费用”,可思某某扫了一眼,还是转身进了山。
![]()
“长穿毕”正穿时,沿途有成熟步道,能零星接到手机信号;反穿则要扎进没开发的区域,脚下是碎石坡,旁边就是悬崖,连当地向导都得攥着绳子走。思某某进山后没多久,就和同伴断了联系——不是信号弱,是那片区域根本没有信号。
![]()
![]()
同伴在山下等了半天,电话始终打不通,只好急着发了寻人启事,字里行间都是慌:“广西人,25岁,穿蓝色冲锋衣,在四姑娘山反穿‘长穿毕’失联了。”
![]()
消息很快传开来,(据四姑娘山景区救援指挥部消息) ,当地立刻组织了15人的救援队。
那几天山里一直下雨,路滑得像抹了油,能见度不足10米,队员们背着卫星电话、睡袋和救援绳,在密林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找。夜里的寒风裹着雨丝往衣领里钻,队员们的睫毛都结了霜,可连思某某的影子都没见着。直到第三天中午,有人在一处陡坡下发现了几片蓝色布料——是他冲锋衣的碎片,大家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
第四天终于放晴,阳光穿透云层照进山谷,救援队顺着碎片的方向往上爬,在陡坡中段找到了他的遗体。(据当地文旅部门官方通报) ,相关部门推测,他要么是夜里失足摔落,要么是在零下低温里失温,可无论哪种原因,都绕不开一个前提:他去了不该去的地方。
![]()
网上的讨论炸开了锅。有人叹“25岁太可惜,人生才刚开头”,立刻就有评论反驳:“可惜吗?公告贴满了还往里闯,是拿自己的命当赌注,更是浪费公共资源。”还有人提起四姑娘山之前的类似事件——总有徒步者觉得“规则是给新手定的”,最后让救援队冒着危险进山。这次搜救四天,队员们的装备损耗、人力投入,都是实打实的成本,而这一切,本可以避免。
![]()
思某某的家人后来赶到了四姑娘山,全程沉默,望着陡坡时眼眶泛红。景区工作人员把9月的公告又递了过去,纸上的字还是那么清晰,可再怎么看,也换不回那个穿着蓝冲锋衣的年轻人了。
有人说,户外运动的意义是挑战自我,不是挑战规则。四姑娘山的风景确实美,雪山、森林、溪流能让人忘了尘世的烦扰,可这份美里藏着危险,需要敬畏。就像当地向导常说的:“我们走熟了的路,都不敢掉以轻心,何况是没开发的区域?”
那件蓝冲锋衣最终留在了山里,成了一场悲剧的注脚。它提醒着每一个想走进自然的人:风景再美,也该把生命放在最先;经验再多,也别拿规则当耳边风。毕竟,能平安看见的风景,才是真的风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