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策源地——马道口
![]()
2025年10月中国邮政启用《革命遗址——马道口》CX51型宣传邮资机戳。邮友寄来一封,加贴2016年10月22日发行2016-3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中第一枚“长征出发”。此封也是一枚非首日原地封。
长征被称为“地球上的红飘带”,瑞金云石山是红飘带的起点,而丰陇村马道口就是抖动红飘带的那只臂膀。马道口是长征前党中央在瑞金的最后一个驻地。征途漫漫,去留两难,有人踏上长征路,也有人留守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后这里又成为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的三大留守机关的驻地。
![]()
1934年5月,中共中央就在马道口秘密决定了要进行战略转移。6月,共产国际来了复电,然后,中共中央就开始了进行战略转移的一些秘密准备工作。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突围转移的决策后,至于往哪个方向突围,转移多长时间,走多远的路等等问题,还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但充足的兵员、粮草、武器、弹药,是必不可少的。
1934年7月,在沙洲坝的中央党、政、军、群机关转移到云石山,分散在各个村庄。中央政府驻在云山古寺中,而中共中央政治局驻在丰垅村马道口,也就是梁氏祠厅。祠厅建于清光绪年间,坐东北朝西南,土木结构,悬山顶,二厅一井,木质部位雕龙画凤,占地面积743平方米。
![]()
图:云石山马道口驻地历史照片
当年,这里内设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白区工作部、妇女部、秘书处、党务委员会、党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机构。先后在这里办公和居住的领导人有:博古、周恩来、董必武、陈云、李维汉、邓颖超、李坚真、项英、陈毅、贺昌、瞿秋白、梁柏台、陈潭秋等。
1934年7月初,中央红军为突围转移,开始做政治准备和军事部署,提出红军北上抗日的口号,并派遣红七军团东征北上吸引敌军,红六军团西进湖南为突围转移探路。
1934年7、8、9三个月中,苏区迅速扩大红军,建立新的兵团。当时,仅石城县的横岗乡,就有几千人参加红军。那一时期,中央红军新成立了好几个师的部队。以周昆为军团长的红八军团、以周子昆为师长的红34师,还有少共国际师等部队。伍修全在《我的历程》中是这样回忆的:“为了这次转移积极扩军,除了把地方游击队整编扩充到主力红军外,还把根据地的壮丁几乎都动员参军了,有的农村里只剩了妇女老弱。”
![]()
马道口,是长征策源地。可以说,关于长征的重要决策部署,都是中共中央在这里研究和决定的。长征前夕,博古在这里召集相关人员举行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突围转移后成立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等党、政、军机关。中共中央分局由项英、陈毅、贺昌、瞿秋白、陈潭秋等组成,项英为书记,并兼任中央军区司令员和政委;陈毅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梁伯台为副主任,贺昌任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三大机关的留守使命,是掩护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继续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坚持斗争。
为便于随军行动和突围转移,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革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编为2个野战纵队即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1934年10月10日开始,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分别从瑞金马道口、梅坑等地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而留守的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仍在这里办公和居住。1934年11月上旬,由于形势越来越严峻,这些留守机关向西撤退,迁移到于都县宽田区办公。
2005年,马道口旧址被列为瑞金市文物保护单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