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系统解读《易传》(十翼)中的《象传》部分,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哲学智慧与人生指导原则。《象传》作为《易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卦象与爻象的阐释,不仅揭示了自然与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规律,更提供了应对人生各种情境的智慧方案。希望通过详细解析各卦《象传》的精髓,帮助读者理解并运用这些古老智慧,以指导现代生活与决策,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进。
第三十二卦:雷风恒《恒卦》
现在,我们接下来对《恒》卦的《象传》进行逐句详细解读,并严格遵循要求,辅以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的案例进行阐发。
《恒》卦是《周易》的第三十二卦,象征着恒久、持久与不易之道。其卦象为☴(下巽•风)☳(上震•雷),是“雷风”相与之象。其《象传》的核心精神是:君子观察此雷动风行、永恒常伴之象,因此领悟要立身于世,坚守正道,不改变其根本的宗旨。
一、大象传解读(总论卦象)
原文:「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释义与内涵:“雷风,恒”是对卦象的解读。上卦震为雷,象征震动、行动;下卦巽为风,象征顺从、入。雷震则风发,风行则雷随,二者相须为用,恒常不变,故有“恒久”之象。“君子以”是《象传》固定句式。“立不易方”是得出的核心结论,意为君子因此(效法此象)要立身于世,坚守正道,不改变(“不易”)其根本的宗旨和方向(“方”)。
深刻内涵:
“恒”的本质是动态的持久:恒卦的卦象不是一潭死水,而是雷与风的互动。它揭示的恒久,是事物在动态关系中达成的持久平衡,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立”是根本:君子首先要“立”得住,有自己安身立命的原则、信仰和方向。这是所有“恒”的基石。
“不易方”是核心: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根本宗旨和道德方向不能改变。这是一种“有所变,有所不变”的智慧:方法策略可以变通(如风之顺入),但核心原则必须恒久坚持(如雷之动健)。
二、小象传解读(分释各爻爻象)
小象传对应恒卦六爻的爻辞,揭示了在追求“恒久”的过程中,不同情境下的正确与错误之道。
「浚恒之凶,始求深也。」(对应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核心:“深求恒久之道而有凶险”,说明(初六)一开始就追求过深。恒久之始,本身阴柔浅薄,却急于深挖(“浚”),欲速则不达。此爻告诫,恒久是长久之功,起步阶段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即使动机纯正(“贞”)也招致凶险。
「九二悔亡,能久中也。」(对应九二:悔亡)
核心:“九二悔恨消亡”,是因为能够恒久保持中道。九二阳刚,但居阴位且失正,本应有“悔”。但因能恒久地守持中道,不偏不倚,灵活应变,故而消除了悔恨。强调了“中”道对于实现“恒”的重要性。
「不恒其德,无所容也。」(对应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核心:“不能恒久保持其美德”,必将无处容身。九三阳刚过中,躁动不安,虽有德但无法持之以恒。这种朝三暮四、反复无常的品性,会招致羞辱,最终为天地所不容。从反面强调了“恒德”是立身之本。
「久非其位,安得禽也。」(对应九四:田无禽)
核心:“长久居于不适当的位置”,怎么能获得禽兽呢?九四阳刚居阴位,不中不正。虽欲有恒,但所处的位置、使用的方法(“位”)根本错误,长久下去必然劳而无功,如同狩猎而无所获。说明“恒”必须以“得位”(方法正确、地位适宜)为前提。
「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对应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核心:“妇人守持正固可获吉祥”,是说要跟随一个丈夫而终身不改。“男子则需因事制义”,若像妇人那样柔顺则会有凶险。此爻需从象征意义理解。六五阴柔居尊位,象征以柔顺之道持恒。“妇人”喻示柔顺的守成之道,在特定情况下(如保持柔美之德)可吉;“夫子”喻示阳刚的决断之力,必须根据道义(“制义”)灵活权变,若一味柔顺、不知变通,则会失其职守,故凶。阐述了“恒”需因人、因位、因时制宜。
「振恒在上,大无功也。」(对应上六:振恒,凶)
核心:“振动不安于恒久之道而又高居在上”,说明(上六)必然大为无功。上六处于恒卦之极,物极必反。本应最为恒久,却振动不安,频繁变动根本原则(“振恒”)。居于上位而如此动摇不定,必将前功尽弃,无所成就。
三、古今案例详细说明
古代案例:周朝的礼乐制度与“德治”传统(「立不易方」)
「雷风,恒」(总纲):周朝建立后,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其“敬天保民”的德治思想(如“雷”之刚健动民),与深入生活的礼仪规范(如“风”之柔顺入微),相辅相成,维系了周朝八百年的国祚,是“恒”道的典范。
「立不易方」:周朝的核心之“方”在于“德”与“礼”。无论历代君王如何更替,国内如何动荡,“德政”和“礼制”作为根本的治国宗旨始终是其试图坚守的方向。
「不恒其德,无所容也」:西周末年,周厉王、幽王“不恒其德”,暴虐无道,失信于民,最终导致王室衰微,被迫东迁,可谓“无所容也”。
「振恒在上,大无功也」:王莽篡汉后,托古改制,频繁且剧烈地更改国家的基本制度(如币制、官制、土地制度),这种“振恒”的行为,导致天下大乱,新朝迅速灭亡,是“大无功也”的典型。
近代案例:瑞士的“永久中立”国策(「能久中也」)
「雷风,恒」(总纲):瑞士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立“永久中立”政策以来,其国家身份(如“山”般静止中立)与灵活务实的对外经济文化交往(如“风”般顺入世界),形成了独特的持久平衡。
「立不易方」:瑞士的“方”就是“中立”。两百年来,无论欧洲如何战火纷飞(一战、二战),世界格局如何变幻(冷战、后冷战),其坚守中立的根本国策从未改变。
「能久中也」:其中立的“恒久”得以实现,关键在于“中”。它并非僵化孤立,而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如充当调停者、hosting国际组织),在“守中立”与“促交往”之间找到了完美的中道,故而“悔亡”,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繁荣稳定。
现代案例:一家“百年老店”企业的经营之道(全面应用恒道)
「立不易方」:一家成功的企业(如某知名餐饮或制造业品牌),其“方”是它的核心价值主张,比如“品质第一”、“顾客至上”或“工匠精神”。这是它立身的根本,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都必须恒久坚持。
「浚恒之凶,始求深也」:若该企业在新市场或新领域初期,就试图全面复制、急速扩张(“始求深”),很可能因水土不服而失败。正确的做法是像初爻提醒的那样,循序渐进。
「久非其位,安得禽也」:若企业固守传统产品,无视数字时代的变化(如不开展线上业务),就是“久非其位”——长久地处于一个过时的“位置”上,最终将失去客户(“无禽”)。
「夫子制义,从妇凶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夫子”需“制义”),企业领导者必须果断决策,大胆创新。若此时一味恪守陈规、柔顺求稳(“从妇”),就会错失良机,导致凶险。
总结
《恒》卦《象传》是一部“守正持久的恒常哲学”。“大象传”从雷风相与之象中提炼出“立不易方”的总纲领,指明了恒久的根本在于坚守正道。“小象传”系统阐述了持恒的法则:初始忌急于求成(始求深也);成功贵在恒久守中(能久中也);警告无恒之德将无处容身(无所容也);指出方法错误则恒久无功(安得禽也);阐明恒久需因位变通(从妇凶也);并最终批判了动摇根本的致命危害(大无功也)。
它给予我们的核心启示是:恒久之道,在于“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不变的是核心的宗旨与方向(“方”),可变的是实现宗旨的方法与策略(“位”、“义”)。真正的持久,是像雷风一样,在动态的互动与平衡中达成的。无论是个人修养、企业经营还是国家治理,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方”并坚守之,同时以“中”为度,灵活权变,如此方能成就可持续的伟业。
来源:《易传》(十翼)
解读:小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更正/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