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朋友们,小毋发现最近国际上出了件大事,荷兰那边又搞大选又动中企资产,最后居然让全球汽车厂都停了工,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可太值得说道说道了。
我们今天就把这事从头到尾捋清楚,看看荷兰前政府到底为什么要冒这么大风险,还有这事最后到底坑了多少人。
![]()
先给大家说说荷兰这次大选的背景,一般来说看守政府就是等着新政府上台,日常维持一下基本运转就行,可荷兰首相斯霍夫领导的这个内阁,偏不按常理出牌。
本来按计划6月就得解散的内阁,硬是拖到9月还干了件“大事”,把中企在当地的资产给强行接管了。
那会儿中欧正因为安世半导体的事闹得挺僵,荷兰这么一搞,直接把矛盾给激化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边荷兰选民还在投票站排队选新政府呢,那边全球汽车行业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现在汽车生产特别依赖芯片,尤其是安世半导体生产的那种功率半导体,不管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离不开它。
![]()
荷兰政府把中企相关资产一拿,中方这边肯定不能坐视不管,随后就切断了芯片供应。
这一下可就像多米诺骨牌倒了一样,停产潮从欧洲开始,一路蔓延到拉美,德国、日本那些大车企的海外工厂,一个接一个地停了工,工人们没活干,车企损失更是没法算。
即将卸任的斯霍夫内阁,为啥非要“捅这个篓子”?
小毋琢磨着,斯霍夫他们这届马上要下台的内阁,敢这么干,肯定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背后有好几层原因。
他们大概是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反正都要卸任了,觉得不管出了啥后果,都不用自己担责任。
所以不仅不打算把中企资产还回去,还想出个特别荒唐的主意,让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和中国的分厂彻底切割,然后让荷兰本地企业把总部接盘,说白了就是想把中企在这的投入给“收割”了。
![]()
这种想法简直离谱,他们就没想想,中企在当地投入了多少资金、技术和人力,哪能说切割就切割,说拿走就拿走?
再者,荷兰宪法里写得明明白白,内阁政府的职责就是维持日常运转,不能搞这种影响重大的决策。
可斯霍夫内阁完全不管这一套,非要逆流而上。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一场政治闹剧。
他们所在的自民党,当时选情特别不好,眼看就要失去优势了,就想靠打“反华牌”拉选票。
结果呢,偷鸡不成蚀把米,选民根本不买账,最后选情也没挽救回来,反而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
还有个更关键的点,荷兰当地媒体早就扒出来了,这事背后真正的推手是美国。
![]()
美国一直怕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发展太快,就想通过各种手段打压,这次就是美国一边威胁荷兰政府,一边用制裁施压,逼着荷兰这么干。
斯霍夫内阁呢,也想借着配合美国,把自己的责任推出去,觉得出了事有美国兜着。
可他们忘了,美国向来是“利己主义”,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哪会真管荷兰的死活,最后荷兰不仅没得到好处,还把自己拖进了泥潭。
![]()
阿斯麦遭冲击,荷兰付出“双重代价”
斯霍夫内阁这通操作,不仅坑了全球车企,更把荷兰自己给坑惨了,政治和经济两方面都吃了大亏。
先说说经济上的损失,大家都知道阿斯麦吧,它是荷兰最有名的企业之一,也是全球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巨头,尤其在光刻机方面,几乎没什么竞争对手。
![]()
可阿斯麦的生产,特别依赖中国的稀土,稀土这东西,在半导体设备、新能源电池这些高科技产品里,都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而中国是全球稀土储量和出口量都排前列的国家。
之前中国出台了稀土管制政策,对出口的稀土种类和数量都做了限制。
荷兰政府这么一折腾,中方对稀土的管控可能会更严,阿斯麦马上就感受到了冲击,原材料供应紧张,生产进度都受了影响。
阿斯麦可是荷兰的“国宝级”企业,它一出问题,荷兰整个半导体产业链都得跟着受牵连,相关的就业、税收都会受影响,经济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再看政治上的麻烦,荷兰本来在中欧关系里,还能起到一定的桥梁作用,可经过这么一闹,中欧之间的信任度大大降低了。
![]()
以后荷兰再想和中国开展合作,不管是经贸还是科技领域,都会多很多阻碍。
而且荷兰国内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也越来越高,大家觉得斯霍夫内阁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不顾国家和民众的损失,搞出这么大的乱子。
现在新政府刚要上台,就得收拾这个烂摊子,不管是处理中企资产的遗留问题,还是恢复和中国的合作关系,都难上加难。
更别说,全球车企因为停产,对荷兰的意见也很大,那些德国、日本车企,在荷兰也有不少合作项目,现在因为荷兰政府的决策受了重创,以后肯定会重新考虑和荷兰的合作。
荷兰本来想靠半导体产业保持竞争力,结果这么一搞,反而把自己的国际信誉给毁了,以后再想吸引其他国家的企业来投资,估计没那么容易了。
![]()
全球车企停产背后,还有这些深层影响
这次全球车企集体停摆,可不光是车企自己倒霉,整个产业链和普通消费者都受了影响。
![]()
从产业链来看,汽车生产是个特别复杂的过程,除了车企本身,还有上游的芯片、零部件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维修店。
车企一停产,上游的供应商就没了订单,只能跟着减产,很多小供应商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
下游的经销商没车可卖,店员们的收入也跟着下降,就拿德国来说,大众、宝马这些大车企在海外的工厂一停,国内相关的配套企业马上就感受到了压力,不少企业开始裁员,还有的只能给员工放无薪假。
拉美那边情况更严重,当地很多工厂主要靠组装进口零部件,芯片一断供,直接就没法生产了,大量工人失业,给当地的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压力。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买车更难了,本来因为芯片短缺,汽车价格就一直在涨,这次停产潮一来,市面上的现车更少了,价格又得往上走。
![]()
不少人本来已经看好了车型,交了定金,结果因为工厂停产,提车时间一推再推,有的甚至要等好几个月。
更长远来看,这次事件也给全球产业链敲了个警钟,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这么高,一个国家的政策变动,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稳定。
荷兰政府只考虑自己的政治利益,不顾及全球产业链的安危,这种做法不仅害人害己,也让其他国家开始重新考虑产业链布局。
很多车企已经开始计划多元化采购芯片,不再依赖单一地区的供应,有的甚至打算自己研发芯片,减少对外界的依赖。
这种产业链的调整,短期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让全球产业链变得更稳定,不过这也需要时间和大量的投入。
![]()
小毋觉得,荷兰这次的事,其实是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在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冲动的决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斯霍夫内阁本来想靠耍小聪明挽救选情,结果把荷兰的政治、经济都拖进了困境,还连累了全球车企和无数普通人。
现在新政府上台了,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重建和中国的关系,恢复全球产业链的稳定,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其实我们再往深了想,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本来是技术和创新的竞争,可现在却被政治因素搅得一团糟。
![]()
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不断打压中国企业,逼着其他国家选边站,荷兰就是被美国绑上了“战车”。
可这种做法根本不符合市场规律,也不利于技术的进步,毕竟,只有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企业才能有动力去研发新技术,整个行业才能发展得更好。
最后还是希望荷兰新政府能认清形势,尽快纠正之前的错误做法,把中企资产还回去,恢复芯片供应,让全球车企能正常生产。
![]()
也希望其他国家能引以为戒,别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多为全球产业链的稳定和经济复苏考虑考虑。
参考资料:
1、2025-10-23 观察者网 荷兰“强抢”中资半导体企业引发芯片断供,美欧日车企无一幸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