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还没结婚,是不是就完了?
![]()
”——昨晚,杭州一位38岁女程序员全款买下42㎡loft的消息冲上热搜,3小时阅读破2亿。
![]()
评论区最高赞只有一句:人家压根没空焦虑,忙着抢房。
抢的不止是房。
深圳“不婚姐妹会”42岁发起人透露,她们把读书会开成了项目路演,去年凑份子投了一家养老科技公司,年化18%,比相亲靠谱。
数据也凑热闹:30岁以上未婚女性全款购房比例五年翻倍,65%一次付清,银行经理笑称“姐姐们资料比已婚男士还干净”。
婚姻不再是KPI,钱包才是。
有人担心“老了怎么办”。
杭州刚售罄的“单身女子公寓”给出答案:38岁平均入住,屋里装着跌倒报警,阳台能种玫瑰,隔壁就是闺蜜,急救按钮直连三甲医院。
![]()
开发商原本想打“养老”牌,结果预售被抢成“大型闺蜜团建现场”。
闺蜜养老社区报名页面上,35-45岁女性占比41%,后台留言清一色“别废话,交多少钱能排号”。
舆论也在改口。
去年网上还喊“大龄剩女”,今年算法直接屏蔽,换成“自主单身女”,使用率飙45%。
毕竟没人愿意惹一群年入百万、手握房本、周末飞冰岛看极光的人。
连政策都识趣:12城试点冻卵补贴,35岁以上未婚女性去咨询,工作人员先递热水再递表格,生怕态度不好被投诉。
最扎心的是代际差。85后里68%坚信“单着也比将就香”,比90后高19个百分点。
![]()
她们见过父母吵到砸电视的婚姻,也见过同事离婚冷静期排队,早就把“合适”从字典里抠掉。
心理咨询室的数据更直接:来问“年龄焦虑”的少了15%,问“怎么跳槽年薪百万”的多了28%。
医生吐槽,以前劝别恐婚,现在劝别熬夜加班。
说到底,婚姻从必答题变成了选答题,甚至附加题。
市场反应最快:8000亿“单人经济”里,一人食电饭煲、迷你KTV、AI陪聊玩偶,18%年增速追着她们刷卡。
经济学家放话,2030年终身不婚女性或达18%,配套的法律、金融、医疗新赛道正在排队上市。
故事回到热搜里的女程序员。
![]()
网友扒出她2015年发帖“30岁没对象是不是失败”,下面全是安慰;今年她回帖只有三个字:已买房。
评论区瞬间安静,随后刷屏:姐姐带飞。
焦虑?
不存在的,人家忙着给房产证贴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