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一早,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人来人往。门诊楼一侧,“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宁国分院”的牌匾和“长三角高级专家会诊服务中心”窗口格外醒目,不时有患者驻足咨询。宁国市医共体建设正从这里全面提速,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医疗服务体系。
强“龙头”:打造精准转会诊新模式
“过去患者到外地求医,负担沉重。如今通过转会诊中心,我们与20家长三角地区医院建立‘白名单’机制。”宁国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凌峰告诉记者,创办该中心的初衷有三点:一是强化沟通,引导患者留在本地就医;二是以量换价,依托集中转诊规模优势,在协作医院开通绿色通道;三是闭环管理,与协作医院约定服务标准和费用控制,在患者完成核心治疗后顺利转回本地康复。
![]()
10月26日,会诊转诊服务中心有患者正在咨询。郑荣华摄
2025年1至9月,宁国医共体县域内住院就诊率达90.21%。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健康县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言安表示,该模式有效破解了县级医院患者被“虹吸”的困境,在保障治疗连续性的同时节约了当地医保支出,实现了患者、医院、医保三方共赢。
活“枢纽”:精准发力特色专科
宁国市卫健委医政科科长朱越友介绍,在医共体建设中,宁国市创新实施“一院一策”,依据区域特点布局四大医疗次中心:中溪、梅林等工业重镇侧重职业健康监管,方塘等旅游乡镇则着力构建“水陆空”立体救援网络。针对皖南川藏线复杂路况,建立直升机救援点。青龙湾景点陆上救援单程需2小时,开通水面快艇通道后,救援时间已缩短至半小时。
实“末梢”:筑牢村级服务网底
在宁墩镇南阳村,由医生、护士、公卫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小组常年活跃在乡间,村民一个电话就能获得上门服务。“我们常年在外务工,现在老人健康有人管,安心多了。”一位村民子女感慨道。
针对基层人才困境,宁国创新推出“乡医ATTENDING诊疗组”模式,通过组建多学科团队、推动医防融合、落实“乡聘村用”与“大学生村医计划”等举措,筑牢乡村医疗卫生网底。宁国医共体建设的实践,为全国县域医改探索了可行路径。下一步应强化医保支付导向,夯实信息化建设,拓展医防融合与医养结合,推动服务向全生命周期延伸。
在安徽省宣城市卫健委体改科负责人张进看来,所有工作的核心是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从理念走向实践,通过机构、服务、机制深度整合,让优质医疗服务直通乡村末梢。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信息采集:卫健君
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