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逼我,逼急了想哭的只会是肖某,不是我。”
武大杨某媛一句微博发言,再次引爆舆论。这不是道歉,不是反思,而是一次赤裸裸的“反攻号角”。她不认错,不低头,反而以“情绪不稳定”为盾牌,以“让你哭”为矛,公然威胁一个曾被她诬陷、网暴、导致PTSD的受害者。
![]()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嘴欠”,而是一种病态的“战斗人格”:无论事实如何、判决怎样、舆论多边倒,她都要赢。赢不了现实,就赢舆论;赢不了道理,就赢情绪;赢不了真相,就赢表演。
回顾整个事件,脉络清晰得令人窒息:
2023年,她指控肖同学性骚扰,武大轻信其言,给予肖记过处分;2024年,真相揭晓,肖同学只是因皮肤病抓痒,医疗记录、监控视频俱在;法院两审均驳回她的诉讼请求;2025年,武大撤销处分,还肖同学清白。
铁证如山,败诉定局,按常理,她该沉默、该道歉、该退场。
![]()
可她偏不。她选择在风波平息后突然发声,用一句“不要逼我”把自己重新架上“受害者”神坛。谁逼你了?
学校保你学位,公众未追责,受害者一家从未反击。你所谓的“逼”,不过是别人说了句公道话,不过是真相不再为你服务。
更荒谬的是她的逻辑:别人欺负我,我就要让肖某哭。这算什么因果?张三打了你,你不去找张三,反而威胁李四“我让你哭”?这哪是维权,这是迁怒;哪是正义,这是霸凌的延续。
![]()
她深谙互联网的流量密码:只要哭得够惨,黑的也能洗白。
于是她把“情绪不稳定”当挡箭牌,把“想哭”当武器,把公共平台当法庭。她不说证据,不讲事实,只谈感受,而感受,是最容易被操纵的东西。
她不是真的委屈,而是委屈成了她的战术。她知道,只要一卖惨,总有人会无脑站队:“女生嘛,情绪化正常”“她也是为了自保”。
可问题是,这不是情绪问题,是是非问题。你诬陷他人、误导公众、造成严重后果,这叫“情绪不稳定”?那杀人放火,是不是也能归为“心情不好”?
![]()
她还擅长“反向定义”。在她的叙事里,“逼我”成了原罪,“哭”成了胜利。她不是被动承受压力,而是主动宣告:“谁惹我,谁就得哭。”
这哪是求助?这是恐吓。她不是弱者,而是把自己包装成弱者的强者,手握舆论武器,随时准备二次伤害。
最讽刺的是,她至今未对肖同学说过一句道歉。法院判她败诉,她不服;学校还人清白,她不认;公众质疑,她反唇相讥。她要的不是公正,而是绝对的胜利,哪怕真相站在对面,她也要把对面打哭。
可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记忆更不会清零。你今天发一句“不要逼我”,明天就能逃过昨天的罪责?
![]()
公众或许会被一时的情绪带偏,但时间会筛出真相。当一个人反复用“受害”外衣掩盖加害事实,她的每一次发声,都不再是呐喊,而是自曝其短。
鲁迅说:“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而杨某媛的“战斗”,恰恰建立在辱骂、恐吓与谎言之上。她以为自己在操控舆论,实则已被自己的表演反噬。每一次“我情绪不稳定”,都在提醒世人:这个人,从未面对过真实。
最后想说:真正的强者,是敢于认错的人。而靠威胁别人“让你哭”来维持尊严的,不过是纸老虎罢了。
肖同学已经用法律赢了第一局,接下来,该是社会用良知守住底线的时候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