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的那个摊子排起长队,新鲜出炉的奶皮子糖葫芦透明亮晶晶,很多人拿着它拍照发朋友圈,几天就成了走红的东西。
但热闹背后也有问题,第一批因为长期吃这种小吃去医院的人已经出现。
![]()
事情发生在2025年11月,一位经常下班后买几串当零食的网友吃了将近一个月,脸色变暗、细纹增多,最终去医院检查被医生判断与长期高糖摄入有关。
这件事一经放到网上,就引发了更多人的回忆和讨论,有的说自己连吃几天后皮肤变差,有的说吃完第二天消化不太好,大家开始把这些体验连在一起看。
医生的解释其实不难懂,核心是糖分在身体里和蛋白质结合会产生一种不太好的东西,时间久了会影响皮肤的弹性和亮度。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金晖主任讲得更清楚:长期吃很多糖,身体一时处理不过来,剩下的糖会和身体里的蛋白质、脂肪发生一种叫非酶糖化的反应,生成的产物会黏在皮肤的胶原蛋白上,让胶原蛋白变硬、断裂,皮肤弹性就差了,颜色也没光泽,细纹随之出现。
![]()
另外,长期吃太多糖和脂肪,还可能带来糖尿病、心血管问题和白内障等风险。
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如果体内的代谢本来就有问题,发生得会更快。
那怎样把问题降到最低?
医生和营养师提出了几条实用的办法。
第一,吃了这类高糖高脂食品后,要马上在当天减少其他餐的热量,把主食和油脂类食物吃少一点,这样一天的总热量不至于太高。
第二,靠运动消耗掉一些额外的热量,比如快走、慢跑、做做瑜伽之类,最好每次运动半小时以上,连着做几天会有效果。
第三,是长期把饮食结构调整好,少喝含糖饮料、多吃蔬菜、适当吃蛋白质,这样身体的代谢会平稳些。
需要提醒的是,偶尔放纵一次不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但常年累月的高糖习惯则需要警惕。
说回奶皮子糖葫芦为什么受欢迎。
它本身是把一种叫奶皮子的乳制品和山楂糖葫芦结合在一起,既有奶香又有酸甜的口感,视觉上也好看。
传统奶皮子是在牛奶冷却后自然形成的一层乳脂和蛋白薄膜,口感细腻,但现在为了满足大量供应,很多店家采用加热或浓缩等工业化工艺,结果奶皮子的脂肪和热量比传统的更高。
把奶皮子和高浓度糖浆包在水果上面,色彩好看,一口下去既甜又有奶味,这种体验特别适合年轻人拍照发社交媒体,形成了打卡文化。
随着版本越来越多,商家又把山楂换成草莓、葡萄、榴莲等各种水果,甚至在水果里加酸奶夹心,花样繁多,把热量和糖分推得更高。
市场方面,价格差异也很明显。
![]()
普通摊位和小店的价格在十五到二十五元左右,高端网红店会把价格抬到几十甚至几十以上,靠限量和品牌效应制造稀缺感。
高价并没有阻挡买的人,反而让不少消费者觉得排队打卡更值得。
这种热度一方面拉动销量,另一方面也让上游奶皮子的供需紧张,价格短时间内上涨,商家有时候会出现断货现象。
供应紧张会影响门店的成本与出货节奏,甚至会引发一些质量与食品安全的隐忧。
![]()
在人群选择上要分得清楚。
高血糖、高血脂的人、有肥胖或代谢综合征的人特别需要注意,这类人吃了高糖高脂食品会更容易出问题,风险更大。
乳糖不耐受或对奶制品过敏的人也应避免这类食品,因为奶皮子含有乳糖和乳蛋白,吃了可能会出现腹胀、腹泻或皮肤瘙痒等反应。
年轻、健康且平时有运动习惯的人偶尔吃一串问题不大,但要控制频率,别把偶尔变成常态。
消费者的心理在这件事里也起了很大作用。
奶皮子糖葫芦的颜值很高,拍照效果好,很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得到点赞,这种“出片”价值成为很多人购买的重要原因之一。
换句话说,购买动机里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还有一种社交回报的期待。
正是这种口碑和视觉传播,让这类食品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开来,而营养和健康的考虑往往被放在次要位置。
面对这种情况,商家和监管需要承担一些责任。
商家在卖东西的时候应当更透明,直接在包装或门店标注每串的营养成分和热量,让消费者拿到产品时能有充分的信息来做决定。
宣传时不要把这类高糖高脂食品夸成常态的健康选择,避免误导消费者。
监管部门可以加强对营养标签的要求,督促商家把真实的成分和热量写清楚。
供应链管理也很重要,稳定的原料来源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有效降低因供需波动带来的风险。
个人层面也有很多实际可做的事。
先是学会看营养标签,了解每份食品的糖和热量含量;其次是把高糖零食和饮料当作偶尔奖励而不是日常零食;再者是把运动纳入日常计划,既能消耗热量又能改善代谢。
若发现皮肤或身体出现异常,及时去医院做检查,不要把症状拖下去,尤其是血糖、血脂等指标需要关注。
对于家里有小孩或有慢性病的人,更要在家庭饮食上提防这些高糖高脂的新潮小吃。
故事性可以从市场一角看出一些细节:某条商业街上早晨只是一般的市容,但到了中午和下午,奶皮子糖葫芦的摊位前就开始有人排队。
有人是带着朋友来的,先拍照再尝一口,有人吃完发了朋友圈,点赞和评论接踵而至,这让更多人好奇去尝试。
摊主那天忙得接连不断,拿到的奶皮子供应不够只好提前打烊,隔壁的小店老板看到这种情况也开始试着做类似的产品,但原料拿不到手,做起来难度不小。
与此同时,某位习惯每天当零食吃两串的白领在朋友提醒下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其可能出现代谢方面的风险,这位白领开始重新调整饮食和增加运动,逐步把那些每天都吃的小乐趣变成偶尔的犒赏。
类似的故事在城市的不同角落不断上演,既有短暂的热闹,也有随后出现的健康问题提醒。
总之,这是一件关于食品流行与健康平衡的问题。
奶皮子糖葫芦代表了食品创新带来的视觉与口味双重诱惑,但也提醒大家在面对任何新兴或热门食品时,多一些理性判断与营养知识。
享受美味没问题,但别让享受变成长期的负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