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高中双休吵了半年,没有人想问学生要不要

0
分享至


文 | 褐色鸟群

很少有政策能像“双休”一样引发如此多的热议。虽出台已有半年,但在各个层面、各个群体那里,引发的争议却从未停止。于家长而言,这事关阶层复制的前景;于老师而言,这关乎自己合法权益,于社会而言,这关系到内卷与反内卷。各种声浪一环扣一环,交织重叠。于是乎,一个明明很简单的双休政策,变成了一场有关于国计民生的大讨论。形势迟迟不能明朗,问题始终不能澄清。

在这半年来此起彼伏、花样繁多的双休实践、争论之中,有一种本应该出席的声音却始终缺席。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几方群体都在关心自己的利益,却忘了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群体:学生。事实上,一旦忽视学生群体的声音和诉求,任何有关教育政策的争论,就会不得不成为阶层的自话自说,群体的自我正名和利益主张的循环论证。

实际上,与“含辛茹苦”的各阶层所预想的不同。不仅是身为教师的笔者的学生,日常交流中其他同行的大部分学生,都无比期望双休政策的强行落实。
这基于一个非常现实,且极少有人愿意承认的现实。在目前高度紧张且畸形的舆论环境之中,并没有人真正的把学生当做独立的个体。因而,推行“双休”始终不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是背后的部分人在拼命维护自身权利,而非有啥难言之隐及良苦用心



双休政策推行的阻力,不在社会舆论,而是教育系统自身的行政与思维惯性,与教师群体不得已而为之的顺从与臣服,与家长群体的不明就里、半推半就的心态。

教育系统是一个只会花钱、不会赚钱的特殊部门,一无执法权,二无多少财权事权。其工作的结果导向,只能是教学秩序与最终的升学率。这两者既是社会声誉,也是领导能否升迁的竞赛指标。在行政部门钱多权少的既定事实之中,无论科室负责人,还是校长或中层领导,只有维持高度内卷的教育生态,才能将其利益最大化,上至插班及录取名额,下至班型及“名师”配额。


于是乎就不免开始担心,一旦实行双休必然落入事少则权少的被动局面。又囿于基础教育这一“廉价维稳”的社会定位,休了之后风险陡增。面对群体诉求的复杂多样,还有被花样投诉的风险。双休显然就会是一个不受大多人欢迎的“坏政策”。


各地教育系统面对补课,大多象征性罚款了事。有关主体反而越查越补,越补越查。笔者所在的东南沿海某省会城市中,甚至有某一中学通过此种头铁补课跃居名校的事例,这在全国并不罕见。加之该系统早已与本地门阀深度绑定,所谓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界限极为模糊,政策在县区这一层面的可落实性大打折扣。


而在这种“地方保护”之下,压力自然可以畅通无阻的传导到末端。在教师那里,情况又变得不一样了。教师明明是规则的最少受益者,却成了所有焦虑的集合体。不得不被动接受这种“任劳任怨”角色定位。

几乎所有高中教师极为欢迎双休,但在层层施压的权力结构中,他们不得不面对一种极为可怕的现实,并没有人真正认可“休息”的权利。有些人一边喊着“尊师重道”,不过是有选择性的喜欢,喜欢尊重师德充沛,可以全身心奉献的老师。

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无不以成绩、出勤为核心指标。教师需无条件奉献,才能不被认为是“懒”,乃至“师德欠佳”。家长则认为免费补课,加班加点,或者全年无休,做出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感人行为,才是好老师。一旦双休推行,那么所谓“道德奉献”就没有了基础,成了一句空谈。遑论家长、学生和领导认可及支持。稍有反对,必然成了异类和异端,动不动被扣上“不服从”的大帽子。边缘化倒是小事,自上而下的道德大棒才是如影随形的酷刑。



因而,教师不得不妥协,也不得不接受。忙着公开课耍猴给领导看,忙于各类行政检查,制表汇报,通达政令,在各路人马面前道德乞讨,扮演尽心尽力的为人师表。实际上,这种“教书育人”,育人的成分有多少,可以打个大大的问号。而有多少老师,只是成为了教室的附庸,演变为某些“人上人”的“包身工”,而非真正的“育人”的主体。大部分同行,只是在颇为无奈的局面中,拼了命投身于道德锦标赛,成了思维定势和行政压力的被动执行者。

两者形成合力,作用于学生层面。就成了一种与学生根本无关的道德劝诫。“都是为你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生不会不知道,增加学习时长不能保证成绩,也不会不知道,家长对“望子成龙”的呼唤,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对自己的情绪宣泄。他们要面对的现实是,教师要忙着出成绩,领导要靠成绩出彩,自己在此之中,很像是利益交换中的一环。

饱受当下互联网成人世界熏陶的学生们自然会联想,奉献自己,个别教师获得名誉与声望,顺手捎来家长资源与人脉;牺牲自己,母校赢得“名校”的称赞,绵绵不断的生源与财源;献祭自己,教育系统可成“高地”,得利者则可进一步攫取爵位,收到的却是一个模糊而不确定的将来。这种来源于身不由己的痛苦与焦虑,在这一代学生中体现的尤为具体和深刻。



然后,部分舆论却对他们并无太多认可。一旦学生支持双休,另一种无端指责也就出来了。所谓一旦双休就是大厦将倾、国不将国,所谓支持双休就是“不思进取”“躺平”之类的怪话也就接踵而至。部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评论者,对其扣上了“不成熟”“不懂事”的大帽子。这并不是合理的认知,而是一种建立在不尊重基础之上的“好为人师”。

事实上,这恰恰是他们太像大人了。这一代学生在互联网及社交媒体普及浪潮中,已经初步了解社会资源博弈和分配的真实面貌。对学生而言,各阶层和区域的光鲜与痛苦一并袭来,有挑战,也有磨难,有向往,也有退却。

他们太清楚了,刷题未必能直接换来尊重,高分也难以立刻扭转资源向发达地区、特定群体倾斜的现状,他们看得到父母为凑齐名师补课费时的犹豫和纠结,也明白种类繁多的兴趣班,暂时难以帮助自己全面发展,反而成了需要努力跨越的阶层差距。他们也隐约知道,未来多数职业难免面临外界的指指点点,而人生本就充满变量,向往的生活也可能受复杂环境影响。而休息,是他们仅有的可把握的确定性因素。也是他们仅有的权力,和仅存的反抗的方式。

这并不是自我放弃,或者故作老成,反而是一种极为现实的考量。站在他们的角度想,如果教育只是押注全部身家,让我去换一个边际效应递减的未来,那么教育本身的意义,无非只是让我提前感受痛苦与折磨。从而,我也就无法从学习中,感受到人的丰富性和人生的宽阔性,无法通过个人努力改变现实中的社会问题。

学生对双休的渴望,更像是在前途未知之下的喘息,与自我心灵的救赎。如果说打工人的休息,可能只是为了更好的打工,是方便进入下一轮的利益交换的序曲。而他们的休息,在某种意义上,才更关乎尊重与平等。



所谓“你不补课别人就会超过你,你不努力阶层就会滑落。”这句话的荒谬性也就可以一并展开讨论。如果教育资源能够更加公平公正分配,那么补课也就无需存在。如果每个职业都被平等对待,都对所有人打开大门,那么何来阶层的“跃升”乃至“滑落”?如果两个前提都得到舆论确认,双休与否,其实并不关系任何前途命运。当然,现实社会的运转确实不能如此理想,但于对还没成年的学生们来说,他们自然也没有必要没有义务去考虑的这么周全。

去渴望双休,这恰恰并不是学生不成熟,恰恰是代表了他们还对人生葆有美好的期望,对社会秩序还有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还想从中体会尊严的力量。荒谬的是,这反而是很多“大人”稀缺的品质。

这是因为,其实大部分学生在教育经历中,反而更早体会到了“公平”这一议题的重要性。我们必须要承认,当下的教育场景中,仍存在以成绩高低、顺从与否、利益轻重论资排辈的老问题。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成绩突出的学生容易获得更多可见的机会,听话懂事的孩子常被给予更多的正面反馈。而其他暂时没那么“完美”的学生,也可能无法获得全部关注。他们有时会在课堂互动中被忽视,在评优中常处于“沉默”的尴尬位置,在日常事务安排中偶尔被忽略。但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人格与尊严的珍贵,也更清楚自己渴望怎样的公平对待。

但是,如果自己本身就不被公平对待,那么一个双休,还能凭空制造出什么不平等出来?

学生支持双休,目的比所有人想的都更加庄重和现实。部分人士支持所谓不能“双休”的理由,反而更像是无理取闹。他们搬出的理由更接近于笑话:双休会制造新的不平等。更多时候,这更像是有产阶级将整个社会拉入军备竞赛的借口。掩盖结构性不平等,制造学习时长等于成绩,名师出高徒的神话,鼓吹教育可商品化的声浪。将学生及家庭拉入无底洞一般的补课竞赛,在学校之外一决高下。




本无太大用处的补课,因而从某种角度而言,更像是人为增加教育成本。正如笔者在和中所论证的那样,所谓“补课有用论”本质上是商品逻辑入侵教育后制造的“美梦”。其对学生的提升作用微乎其微,在宏观层面更像是一种人为制造的“无效内耗”。

“补课”不能有效提升学生成绩,也不能创造任何价值。它只是一场强迫所有人进行无意义的竞赛。这种竞赛的最终结果,并非“培优补差”,而是催生了一个依附于教育的“教师特权阶层”,并导致普通家庭陷入教育返贫的恶性陷阱,财富不断被少数阶层虹吸,精力只会被无休止的浪费。

我们时常能见到的“补课拉大差距”这种“反双休”的借口,哪里是怕“制造不平等”?这里子是怕失去用金钱购买特权的便利。一旦平民百姓信了这个借口,自然也就成了“反双休”的社会基础。平民阶级不是不要学习,不是不要教育,不要成绩,而是并不能在教育这里,陷入无休止的泥潭之中,乃至削足适履、买椟还珠。




最可怕的,便是出现一种荒谬透顶的认知。无论什么情况,他们还会把孩子跟不上学习节奏,归咎于“不够努力”“不想补课”。这并不是口口声声的“为你好”,这也不是什么苦口婆心,而是学生本身完全被忽视,完全被当做“万能背锅侠”的荒唐行为。学生是一切的承压阀,不合理现状的替罪羊,一个什么都没有做错,偏偏承担起一切责任,又不被倾听的机器与木偶。所有人都在说,是在替他们考虑,而没有人真正的,从他们出发替他们考虑。


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他们能决定自己什么?他们需要怎么样的理解与支持?我们给他们了一个什么世界?这些疑问,难道只是纸面推演和道德说教?难道只是一次政策调整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么?

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一代学生的权益,这本是一个常识,有关双休的争论却无从体现这一点。吵了大半年,却鲜少有人提及,我们给孩子双休,给他们决定自己时间的权利,不是躺平不是不思进取,是希望他们能从被感受到尊重开始,能够生长出改变世界的品格和力量。

该期文章导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5-4险胜、5-1血洗!女足世界杯杀疯了:朝鲜横扫日本,4强决出2席

5-4险胜、5-1血洗!女足世界杯杀疯了:朝鲜横扫日本,4强决出2席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11-02 10:55:36
“美国翘臀”升级当爹,不知打脸多少男明星!男粉直呼“舍不得”

“美国翘臀”升级当爹,不知打脸多少男明星!男粉直呼“舍不得”

有仁有娱
2025-10-30 22:02:31
朱元璋御审贪官幼女,女孩却指着龙椅问了一句,满朝文武瞬间死寂

朱元璋御审贪官幼女,女孩却指着龙椅问了一句,满朝文武瞬间死寂

凯裕说故事
2025-10-28 11:34:31
买卖黄金要交税了

买卖黄金要交税了

谭谈投研
2025-11-02 18:12:20
退休人员担心的事来了?2026年养老金只调整1%吗?2027年不涨了?

退休人员担心的事来了?2026年养老金只调整1%吗?2027年不涨了?

社保小达人
2025-08-26 10:10:07
贷款买房的人有多心酸?网友:我贷款200万,每月还8700,分360期

贷款买房的人有多心酸?网友:我贷款200万,每月还8700,分360期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0-18 00:05:09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2025年立冬是几点?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2025年立冬是几点?

阿龙美食记
2025-10-30 09:52:04
抄家1070亿!美英韩开始全球搜捕陈志,才知道:网红前女友早看穿

抄家1070亿!美英韩开始全球搜捕陈志,才知道:网红前女友早看穿

热风追逐者
2025-10-27 12:18:15
医生调查发现:经常吃辣椒的人,用不了多久,血管或有这4个变化

医生调查发现:经常吃辣椒的人,用不了多久,血管或有这4个变化

泠泠说史
2025-11-01 15:17:17
为什么全民缴纳社保,以为反对是老板,没想到是打工人。

为什么全民缴纳社保,以为反对是老板,没想到是打工人。

阿伧说事
2025-08-04 09:15:11
这就是蒋介石4任夫人的真实样貌,罕见修复的老照片,谁最漂亮?

这就是蒋介石4任夫人的真实样貌,罕见修复的老照片,谁最漂亮?

万物知识圈
2025-11-01 09:14:39
最快女护士再夺冠!周末参赛血赚110000,时间线被扒,网友吵翻天

最快女护士再夺冠!周末参赛血赚110000,时间线被扒,网友吵翻天

一只番茄鱼
2025-11-02 22:40:02
30万难求,如今2万无人问津,专坑中国土豪的埃尔法,为何凉了?

30万难求,如今2万无人问津,专坑中国土豪的埃尔法,为何凉了?

纪中百大事
2025-09-13 07:39:25
摊牌了!72岁唐国强终于承认与刘晓庆的真实关系,曾志伟当场傻眼

摊牌了!72岁唐国强终于承认与刘晓庆的真实关系,曾志伟当场傻眼

小欣欣聊体育
2025-11-01 18:42:28
你见过哪些惊为天人的神操作?网友:我愿称第一个小姐姐为天人

你见过哪些惊为天人的神操作?网友:我愿称第一个小姐姐为天人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1 00:10:10
热搜上炸裂的“小鱼丸子”事件:“假富家千金”翻车,坑惨多少人

热搜上炸裂的“小鱼丸子”事件:“假富家千金”翻车,坑惨多少人

小椰子专栏
2025-10-22 13:05:54
吴越携父观展展孝心,年过半百从容自在魅力不减

吴越携父观展展孝心,年过半百从容自在魅力不减

TVB的四小花
2025-11-03 01:22:06
王岳伦带女出席活动,王诗龄1米7身高超何超莲,少女感穿搭获赞

王岳伦带女出席活动,王诗龄1米7身高超何超莲,少女感穿搭获赞

述家娱记
2025-11-02 22:35:31
不少广东人收到“百里挑一”短信,省统计局回应

不少广东人收到“百里挑一”短信,省统计局回应

番禺台
2025-11-02 00:08:40
专家解剖456名糖尿病死者,发现:原来患糖尿病的人,有7个共性

专家解剖456名糖尿病死者,发现:原来患糖尿病的人,有7个共性

新时代的两性情感
2025-10-09 13:59:10
2025-11-03 10:28:49
新潮沉思录 incentive-icons
新潮沉思录
新潮沉思录
234文章数 14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最后1天,你高考报名成功了吗?何时缴费?缴费多少?如何导出高考报名信息表?

头条要闻

洪秀柱建议郑丽文:既然未来目标是统一 应有长期规划

头条要闻

洪秀柱建议郑丽文:既然未来目标是统一 应有长期规划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科技要闻

马斯克为这事开骂:“他们什么都不懂”!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房产
健康
教育
游戏
数码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教育要闻

“1+15>16”的可能、价值与关键——学校管理之效能公式与实践路径

八人联机带妹搜撤《大宝贝回收公司》11月6日发售

数码要闻

小米夺中国智能音箱第一 份额达48.8%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