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深知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这句话,陶雪凤挂在嘴边二十余载,更刻进她扎根乡村教育的每一个日夜。自1997年踏上讲台,她已29年坚守,在乡村教育沃土上践行使命,用热爱为孩子点亮求学路。
![]()
2001年,陶雪凤从柳城幼儿园调至桃溪镇中心小学,开启18年“双肩挑”生涯——既是班主任,又教语文、数学。课堂上她细致打磨教学细节,让知识变生动;课后逐本批改、逐个辅导,把“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承诺落到实处。
2019年,学校人员紧缺,她接下财务工作,一干就是5年。财务容不得半点差错,可她仍主动兼任五六年级语文与音乐老师,凭高效时间管理,所带班级多次获学区第一。彼时儿子正读初中需陪伴,她虽有调往县城的念头,但念及财务工作无人接手,毅然留下。
![]()
2023年秋,一个“特殊”的五年级让老师们望而却步:男生占三分之二、纪律难管,多为留守或外来子女,还需半年内创建优秀班集体。陶雪凤再次迎难而上,兼任班主任与语文、音乐、道法老师。考虑到学生家中无人辅导,她把办公室变“第二课堂”,每天用午休时间帮学生查缺补漏;为凝聚班级,她以“劳动”为主题,带学生讲普通劳动者故事,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还指导孩子创作书画、绘制“昆曲”脸谱毛绒画。
作为武义草昆发源地,桃溪镇中心小学重视昆曲传承,陶雪凤更是坚定践行者。她连续8年负责学校昆曲兴趣班,每周二、周四下午,总能在练功房看到她带孩子练唱、念、做、舞。在她努力下,兴趣班从小众走向全校普及,学生素养与自信心显著提升。
![]()
20多年来,陶雪凤多次放弃进城机会,坚守乡村。她是知识传播者,用课堂点亮求知梦;是文化传承者,用昆曲守护乡土根;更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用陪伴温暖留守儿童。
如今,29载岁月在粉笔灰与昆曲唱腔中流逝,陶雪凤仍坚守乡村教育赛道。她用日复一日的敬业证明:乡村教师的力量或许微小,但心怀热爱、扎根基层,便能成为照亮孩子未来的“明灯”,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绵长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