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豚商业研究院研究员洪涛三(欢迎转评赞)
今年餐饮酒店业滑铁卢,酒功不可没。
最近上市酒企公布的三季报集体翻车,上演“业绩车祸现场”。在目前发布业绩的18家上市公司中,有16家出现营收、净利大幅下滑,甚至连曾经的增长神话茅台也涨不动了,1-9月营收、利润,均仅增长6.3%,其中第三季度营收增速仅为0.56%,利润增长0.48%。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为265.50万千升,同比下降9.90%。
![]()
当我们拿到这份2025年前三季度的上市酒企业绩表,一个最直观、也最震撼的感受是:那个“闭眼赚钱”的黄金时代已然远去,白酒行业正集体驶入一段充满挑战的“深水区”。这张成绩单,不再是往常的“满堂彩”,而更像一份清晰的“体检报告”,揭示了不同企业在行业逆风中的真实体魄。
一、 整体画卷:“绿肥红瘦”下的集体承压
首先,让我们俯瞰全局。在列出的18家上市酒企中,仅有两家公司——贵州茅台和山西汾酒——保持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正增长。其余16家,无一例外地陷入了下滑通道,且净利润的下降幅度普遍远高于营收降幅。这描绘出一幅“绿肥红瘦”的行业全景图,寒气传递之广,可见一斑。
核心结论:这不再是结构性调整,而是普适性的行业周期考验。宏观消费环境的谨慎、此前积累的库存压力,以及消费者钱包收紧,共同构成了这次大考的背景板。禁酒令下,谁能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二、 两极分化:强者的“天花板”与弱者的“生存线”
在普遍的寒意中,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出现了惊人的两极分化。
- 超级巨头:茅台也涨不动了,汾酒逆势突进
- 贵州茅台(营收1309亿,净利894亿):在禁酒令的背景下,茅台也涨不动了,公务宴请的下降大幅挫伤了白酒行业的业绩,这是其上市以来增速的第二低谷,上一次还是2014-2015年。
- 山西汾酒(营收329亿,净利114亿):作为唯一的“优等生”,汾酒5%的营收增长和0.48%的净利微增,在哀鸿遍野中显得格外亮眼。
- 区域龙头与次高端品牌:受伤最深的“中间地带”
这是本次榜单中“伤势”最惨烈的群体。洋河股份、水井坊、酒鬼酒的营收降幅都超过了30%,净利润更是遭遇“腰斩”乃至更甚。 - 洋河股份(净利-53.66%)作为曾经的“老三”,其深度调整反映了次高端价格带(300-800元)承受的巨大压力。商务宴请、礼品消费的降温,直接冲击了其核心市场。
- 水井坊(净利-71.02%)酒鬼酒(净利-117.36%,陷入亏损)同样如此,它们品牌力相较于茅台、五粮液有差距,但价格又高企,在消费理性回归的当下,成为了最先被“舍弃”的选择。它们的困境说明,缺乏绝对品牌护城河的高价位产品,在逆周期中最容易被挤出。
- 区域性酒企:在“家门口”的苦战
- 古井贡酒、今世缘、迎驾贡酒、口子窖等为代表的区域强势品牌,也普遍录得两位数下滑。这反映出即使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大本营”市场,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地产酒的主要消费场景是婚宴、聚会和本地商务,这些场景的消费降级(如从高端酒换成中端酒)直接影响了其业绩。
三、 关键洞察:比下滑更值得关注的“细节魔鬼”
- “降利”猛于“降收”:仔细观察,几乎所有下滑企业的净利润跌幅都远超营收跌幅。例如,口子窖营收降27%,净利降43%;今世缘营收降10.7%,净利降17.4%。这背后是残酷的“价格战”和激增的销售费用。为了去库存、保市场,企业不得不投入更多资源进行促销,甚至直接降价,导致“卖得更多却赚得更少”,或者“卖得少,赚得急剧变少”。
- 亏损企业出现,警钟长鸣酒鬼酒皇台酒业的亏损,以及金种子酒的持续亏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表明对于部分品牌力较弱、经营效率不高的企业,当前的寒潮已不是增长与否的问题,而是生存问题。皇台酒业高达-131.54%的净利增速,意味着其亏损额在大幅扩大,已游走在市场边缘。
- “光瓶酒”之王也难幸免顺鑫农业(牛栏山)近20%的营收下滑和近80%的净利下滑,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说明消费降级的压力已经穿透了各个阶层,连最广大的底层消费基础也开始收紧开支,或转向更便宜的替代品。这是经济毛细血管收缩的直接体现。
如果说2025年前三季度的累计数据是“行业入冬”,那么的第三季度单季数据,则揭示了一场更为凛冽的“暴风雪”正在席卷整个白酒江湖。这份成绩单已不再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是几乎“全线飘绿”,其惨烈程度远超以往,清晰地勾勒出行业深度调整期的残酷面貌。
![]()
一、整体特点:寒气逼人,但仍有亮点
简单概括就三句话:老大也瑟瑟发抖,老二及后面的一群兄弟集体“打喷嚏”,还有几个“异类”在逆势搞事情。
- “定海神针”贵州茅台也开始晃了:在一众下滑的数据里,茅台那接近390亿的营收和192亿的净利,还保持着微弱的正增长,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小孩”。它用实力证明了什么叫“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在大家日子都不好过的时候,茅台更像是一种硬通货,彰显其无可撼动的江湖地位。但这种增速明显也快扛不住了,三季度已经接近零增长,如果形势不好转,四季度可能也会面临负增长的高风险。
- “集体过冬”的行业常态:除了茅台和少数几个,表格里一片“绿油油”,看着都凉快。尤其是五粮液、古井贡酒、口子窖、老白干这些往年也都是响当当的品牌,营收和净利都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跌幅超过50%的不在少数。这说明一个问题:消费大环境真的变了,老百姓和商务宴请的钱包捂得更紧了。
- “逆势奇葩”各有各的故事
- 山西汾酒:营收还能保持4%的正增长,超过了茅台,成了“优等生”。这说明它的品牌力和产品结构经受住了考验。
- 舍得酒业、酒鬼酒、金种子酒:这三家特别有意思,它们的净利润增速居然都是大幅正增长,尤其是舍得,净利增速接近80%!但你别被数字骗了,仔细看它们的营收,要么是下降的,要么只是微增。这说明它们的利润增长很可能不是靠多卖酒,而是通过削减成本、控制费用,或者处理了资产得来的。属于“勒紧裤腰带,利润就上来了”的典型。
- “亏损天团”令人揪心洋河股份、顺鑫农业、皇台酒业等直接亏钱了。洋河作为曾经的“老三”,净利下滑158%,-3.69亿的亏损额格外扎眼。顺鑫农业(旗下有牛栏山二锅头)和皇台酒业的亏损进一步扩大,说明主打中低端市场的品牌,在这轮调整中受伤更重。
二、原因分析:为啥酒企们的日子不好过了?
这事儿不能怪酒不好喝,得从大环境和自身找原因。
- 老百姓消费更理性了:“钱要花在刀刃上”成了共识。以前请客吃饭,为了面子可能开瓶好酒,现在要么不喝,要么就喝点性价比高的。除了茅台这种有特殊社交属性的,其他高端、次高端白酒自然就成了“可选项”而非“必选项”。
- 库存压力山大:前几年行业太热,渠道里积压了太多货。现在终端卖不动,经销商不敢进新货,只能先消化库存。这就导致酒厂出来的酒变少了,反映在报表上就是营收大幅下滑。
- “价格战”暗流涌动:为了回笼资金和抢占所剩不多的市场,很多品牌其实在私下里降价促销。卖得便宜了,利润自然就薄了,甚至亏损。
- 年轻人不接盘:这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影响越来越深。年轻一代对白酒的接受度天然没有上一代高,更偏爱低度酒、精酿啤酒、洋酒等。白酒的消费人群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层”。
三、未来展望:路在何方?
冬天来了,春天也不会太远,但活到春天的前提是得先穿好棉袄。
- 分化加剧,强者恒强:未来的格局会越来越清晰。像茅台、汾酒这样品牌力超强的头部企业,抗风险能力最强,会率先复苏并占据更大市场份额。而一些缺乏特色、品牌老化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出局或者被兼并。
- 性价比是王道:在高端消费受阻的当下,谁能拿出品质好、价格实在的产品,谁就能抓住普通消费者和自饮人群的心。比如那些在百元价位段有核心单品的酒企,可能会更抗跌。
- 从“卖酒”到“经营用户”:光把酒生产出来塞给经销商不行了。酒企们得学着跟消费者直接对话,讲好品牌故事,做好线上营销,玩转社群,培养自己的忠实粉丝。看看那些逆势增长的,多半在营销和渠道改革上下了功夫。
- 耐心等待周期回暖:白酒行业是有周期性的,现在正处于下行和调整期。随着经济大环境的逐步改善和库存的清理,行业会慢慢回归正常。但这需要时间,急不得。
总结一下:
这份成绩单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白酒行业的现实:靠大势增长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是真刀真枪拼内功的时候。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未必是坏事,意味着我们以后可能会用更实惠的价格,喝到品质更好的酒。而对于酒企们,这是一场大考,考的是品牌、是产品、是管理,更是应对变化的智慧和勇气。谁能在这场“压力测试”中活下来并且完成升级,谁就能在下一个春天里,笑得最灿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