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年10月28日,文森特·梵高在1889年完成的油画《采摘橄榄》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中心。
2
斯特恩家族后裔朱迪斯·安妮·西尔弗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联邦法院正式提起法律诉讼,要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与希腊古兰德里斯基金会交还这幅曾遭纳粹非法征用的艺术珍品。
3
这幅刻画三位女性于橄榄林中辛勤劳作的画面,其命运轨迹正是二战期间被掠夺艺术品历史的缩影。
![]()
4
1935年,德国犹太裔实业家赫德维格与弗雷德里克·斯特恩在慕尼黑购入此画。仅仅一年后,因纳粹政权对犹太群体实施系统性迫害,夫妇二人不得不携六名子女紧急逃往美国避难。
5
纳粹当局随即以“国家文化遗产”为由宣布该作品不得出境,并委派所谓“托管人”于1938年将其强行出售,交易所得资金存入受控账户,最终被彻底没收。
6
战后,这幅画作离奇地摆脱了污点记录,悄然进入公开流通领域:先由犹太裔艺术品经销商贾斯汀·坦豪瑟经手处置,随后于1948年转至纽约富豪文森特·阿斯特手中。
![]()
7
情节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阿斯特遗孀布鲁克·阿斯特日后成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董事会成员,而她正是通过诺德勒画廊,在1955年将这幅画售予该馆。
8
博物馆于次年即1956年以12.5万美元的价格正式接收此画,但在1972年却决定将其转让给希腊航运巨头巴兹尔·古兰德里斯。
9
如今,这件作品陈列于雅典的古兰德里斯基金会美术馆,作为其核心馆藏之一展出。
![]()
10
文化机构是否应为过往的历史不公承担后果?
11
此次诉讼最引发舆论震动之处,在于对艺术收藏体系道德底线的深刻质询。诉状披露的一个关键事实令人震惊:当年批准收购该画的欧洲绘画部主管西奥多·卢梭,曾在二战期间隶属于盟军“艺术劫掠调查组”,是追查纳粹盗取艺术品行动的核心专家之一,堪称业内权威。
12
原告代理律师明确指出,这位曾亲自撰写大量关于纳粹掠夺行为报告的专业人士,竟对《采摘橄榄》背后充满压迫与剥夺的历史保持沉默。
13
面对指控,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回应显得耐人寻味。他们坚称所有交易流程均符合当时法律规定,并解释1972年的转售决定源于该作品“艺术水准未达馆内其他梵高藏品标准”。
![]()
14
然而,起诉文件进一步揭示,博物馆在完成与古兰德里斯的交易时,是通过纽约马尔伯勒画廊进行中介操作,后者协助买方家族构建多层所有权结构,刻意模糊原始流转路径,致使斯特恩家族历经数十年才得以确认画作真实归属。
15
尽管大都会方面表示“愿意审慎评估新出现的信息”,但此类纠纷正日益演变为欧美主要艺术机构面临的普遍挑战。
16
据权威统计,纳粹在战争期间共劫取约60万件艺术品,近年来包括梵高的《向日葵》在内的多件杰作均已陷入相似的归还争议之中。
17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诉讼并非首次尝试——2022年,斯特恩家族曾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起同类诉讼,但因司法管辖权问题被法院驳回,足见相关法律程序之错综复杂。
![]()
18
从更广泛视角审视,这类案件折射出艺术生态中长期存在的“选择性忽视”现象。
19
当博物馆依靠珍贵藏品提升声誉与影响力的同时,是否也必须主动履行溯源义务?尤其是对于卢梭这样本应洞悉历史真相的业内人士而言,回避或许本身就是一种默许。
20
正如诉讼材料所强调:“这幅画在纽约经历了多次隐蔽交易。”艺术市场的繁荣景象,不应建立在对历史创伤的掩盖之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