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人体内每天都在上演着复杂的生命活动。其中,肝脏产生了一种名为“转甲状腺素蛋白”的物质,负责运输视黄醇和甲状腺素。然而当基因突变或因年龄等原因,蛋白发生错误折叠,就有可能会埋下危机——ATTR,全称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由于异常蛋白质沉积引起的罕见疾病。
10月26日是国际淀粉样变性日,11月初,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AHA)即日也将召开。借此机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金玮带来科普,“在基因变异或衰老的影响下,转甲状腺素蛋白会发生结构错误,当单体出现错误折叠,这些异常蛋白质会像淀粉一样沉积在心脏、神经系统、肾脏、胃肠道等多个器官,导致器官功能受损。”正是因为这个特性,这类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患者被称为“淀粉人”。
“虽然叫‘淀粉人’,但并非我们日常食用的淀粉,而是一种异常蛋白质沉积导致的罕见疾病。”她表示,希望更多患者能被早期识别出来,获得更佳预后。
“淀粉人”症状不典型,极其容易被误诊
金玮介绍,ATTR是多脏器受累疾病,根据受累系统不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当异常的蛋白累及心脏,就被称为ATTR-CM(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如果累及神经系统,则是ATTR-PN(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
“这个疾病最棘手的地方,在于症状不典型。”金玮解释,“心脏受累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心跳过慢、心律失常等;神经系统受累时,则表现为手痛、肢体麻木,甚至出现双侧腕管综合征。”
由于上述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不少患者往往在多个科室间辗转求医。“有的患者因手脚麻木、疼痛等去看骨科;有的因不明原因腹泻、便秘则去看消化科。”金玮坦言,“这种诊断的延误,可能让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为此她提出建议,“中老年人群如果出现肢体麻木疼痛、不明原因的胸闷气促或心力衰竭,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前往神经内科和心内科寻找有经验的医生进行相关排查。”
诊疗新突破将为“淀粉人”带来希望
据悉,ATTR-CM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遗传型和野生型。遗传型患者往往发病年龄较轻,约在45岁至50岁之间;而野生型则多见于7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
对于遗传型ATTR患者,金玮建议进行基因筛查,检测TTR(转甲状腺素蛋白)是否发生变异,“即使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但只要没有临床表现,也不必过度焦虑。重要的是与医生保持定期联系,做好年度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医学界对ATTR的认知也正在不断深入。金玮透露,即将召开的AHA上将公布一系列ATTR诊疗的最新进展。“作为临床医生,我非常期待新的治疗方式能够早日应用于临床。”
尽管ATTR是一种罕见疾病,但金玮表示:“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推广,这些患者的结局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我们希望更多罕见病能被看见,从而让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
原标题:《【有医说医】手脚麻木、胸闷气短,可能是这种罕见病:走近“淀粉人”的世界》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黄杨子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