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10月3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一份重量级的处罚清单: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五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合计被罚款超2.15亿元。
其中,中国银行被罚款达9790万元。原因是公司治理、贷款、同业、票据、资产质量、不良资产处置等业务管理不审慎。
从罚款规模来看,这明显是一次针对银行业经营风险与合规漏洞的集中整顿。
再结合最近多个小额商业贷款公司被罚的新闻,看来金融业的问题和乱象,确实到了需要重视的时候。
![]()
如果仔细读监管部门的处罚依据,会发现几个关键词频繁出现——“业务管理不审慎”,“内部控制薄弱”,“数据报送不合规”,“信贷资金流向不清晰”。
所以,罚单背后的老问题其实还是那几个:不审慎、不透明、不合规。银行内部的合规文化和风险管理意识,依然存在结构性的缺陷。
比如中国银行被罚的原因涉及“贷款、同业、票据、资产质量、不良资产处置”等多项业务,这说明问题并不是个别部门或者经营行为的不当,而是银行管理体系中长期积累的风险。
民生银行的问题则集中在“贷款与票据”,这些都是与企业融资密切相关的环节,说明它在授信、审查和信息披露中可能存在一些灰色地带。
农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的问题,则更多集中在“互联网贷款”和“代销业务”,这反映了金融科技扩张带来的新风险。银行们在追求新型信贷增长和创新的同时,风险控制却没跟上,如果继续下去,可能会带来不可控的风险。
近几年,银行们纷纷设法进行业务上的数字化、网络化,但在这个复杂化的过程中,新的风险也在叠加,尤其是个人贷款业务不良率有抬头趋势。
2024年,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的个人不良贷款分别增加109亿元、301亿元、421亿元、143亿元、320亿元以及97亿元,合计增长近1400亿元。
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57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1%,较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本次罚款,就是对这种风险的警告。
![]()
从时间上看,这次处罚出现在年末监管节奏的“收尾期”。但与往年的例行检查不同,这一轮的力度和覆盖面明显更大。
这说明,监管的重点正在从常规的“防范系统性风险”转向“治理行业顽疾”。
过去几年,监管部门更多是防止风险爆发——比如防止银行挤兑、系统性金融风险、地方债务蔓延。
现在随着金融体系总体趋稳,监管的重点开始转向金融体系的健康程度:银行是否真正建立起风险识别和问责机制?信息披露是否透明?业务创新是否被滥用为规避监管的工具?
这些问题看似微观,但积累起来就会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诱因,就是金融创新的风险没有得到控制。
这次这2亿多元罚单并非只是为了惩罚,更是一种信号的释放:银行必须回到风险与合规的底线。
这次处罚中,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细节是:平安银行和浦发银行的违规,集中在“互联网贷款”和“代销业务”。
值得玩味的是,这两个领域正是近年来银行竞争最激烈、利润增长最快的部分。
互联网贷款的本质,是将传统信贷的风控模型数字化,本应该更加容易风控,但现实却是,在算法与流量驱动的环境下,风控往往被“增长优先”所掩盖,退居其次。
![]()
一些银行过度依赖第三方平台数据,忽略了资金流向、用途监管和贷后管理。这导致底层资产质量不明、借款人画像不准,一旦宏观环境变化,就可能形成坏账堆积的重大风险。
代销业务的问题也很凸出。许多银行为了提高手续费收入,大量销售理财、基金、保险产品,但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销售”、“信息披露不足”之类的问题。
银行逐渐从“信用中介”转向了“销售中介”,在这个过程中,看似是消费者造成了风险,但消费者其实是受害者,因为风险被推到了他们的头上。
创新不等于放松监管,银行业绩增长不能以推卸风险给消费者、社会为代价,这就是此次巨额罚款的目的所在。
当然,这些违规现象背后,也有银行经营压力的影子。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存贷利差持续收缩,金融服务越来越落后的银行,其传统盈利模式承受了巨大压力。
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过去的“优质客户”不再提供增长驱动,优质资产供给减少,导致银行不得不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走钢丝。
未来的银行,必须学会寻找新的可持续竞争力,依靠服务创新获得利润,而不是继续沿用旧套路,试图“躺赚”或者无视风险。
在金融体系高度互联的当下,一家银行的风控漏洞,很可能成为整个市场的风险导火索。尤其是在经济结构调整期,金融行业承担着“稳定预期、传导信用”的重任,更不能让内部管理成为新的隐患。
监管出手,是为了让银行业更健康地自我改进、实现转型。
银行想要能够持续经营下去,就必须真正学会建立科学的风控体系和现代管理模式。如果还想要靠“躺赚”或者“打擦边”就能度日,恐怕只会迎来新的“重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