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泉州发了个“吃货认证”,正式入选“美食之都”。这消息一出,泉州老表们估计只会淡定地回一句:“汝呷未?”(你吃了吗?)。在泉州,吃饭是天大的事,甚至有句老话叫“食饭较大皇帝”,把干饭的优先级提到了宇宙第一。
 ![]()
泉州的咸,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旧时“地狭人稠”,下饭的咸货就是老百姓的“力气包”。一碗海蛎煎,是海与火的交锋,地瓜粉包裹着鲜甜的海蛎,在锅里煎得金黄酥脆,一口下去,大海的鲜味在嘴里炸开。还有那烧肉粽,堪称“碳水炸弹”,糯米被五花肉渗出的咸香油脂浸润得颗颗饱满,配上花生酱和甜辣酱,每一口都是满足感的巅峰,稳坐“中国四大粽”的交椅。
 ![]()
 ![]()
咸味是根基,甜味就是泉州人的浪漫主义。从汉代起就是蔗糖产区的泉州,吃甜的基因是刻在DNA里的。清晨一碗花生汤,是唤醒味蕾的闹钟,花生熬得入口即化,汤汁香浓顺滑。年节里的碗糕更是神奇,长辈们蒸的时候不许说话,就盼着它能“笑”,裂开大口子,寓意着新的一年“要发”“要笑”。这哪是吃点心,这是在吃祝福。
 ![]()
 ![]()
 ![]()
泉州人对酸的执着,近乎一种信仰。北宋就开始酿的永春老醋,让泉州人掌握了“醋一切”的秘籍。醋猪脚,一个猪脚半瓶醋,酸香浓郁,肥而不腻。还有那醋肉,炸物界的YYDS,刚出锅时皮酥肉嫩,带着淡淡的醋香,完美中和了油腻感,无论是配面线糊还是当零食,都让人欲罢不能。
 ![]()
 ![]()
 ![]()
别以为闽南人只懂甜,泉州的辣是混血儿的性感。明末就传入的辣椒长期不受待见,直到下南洋的华侨带回了咖喱和沙茶。泉州的牛排就是中西合璧的典范,当归、八角这些本土香料和南洋咖喱激情碰撞,炖出的牛排软烂入味,酱汁浓稠,用手撕着吃,肉汁迸发,香得人直舔手指。
 ![]()
 ![]()
 ![]()
最后,你得尝尝泉州的苦,那是一种成年人的清醒。在德化,一碗黑乎乎的苦菜汤被誉为“民间第一汤”,闻着有点“臭脚丫味”,喝起来却苦尽甘来,肉香完美调和了苦涩。还有过霜的芥菜,那苦中回甘的滋味,让泉州人欲罢不能。这苦味,不是自虐,是一种借助自然馈赠消解内心火气的生活哲学。
 ![]()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的不是一个头衔,它是在认证一种活法。在泉州,吃饭不是填饱肚子,是在和历史对话,和神明沟通,和自己的生活和解。每一口,都是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