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近期上演“倒V”行情,10月31日LME三个月期铜收报10,887.5美元/吨,较周三11,183.5美元的高点回落近300美元,单日跌幅29.5美元。这场由获利回吐与美元坚挺共同驱动的短期回调,虽引发市场对需求疲软的担忧,但拉长周期看,伦铜本月累计上涨4.89%,实现连续三个月收高,强势根基未受根本动摇。在“供应短缺+绿色转型”的双重逻辑下,铜价中长期上行通道已悄然打开。
一、短期回调:需求疑云与美元压力的双重夹击
获利回吐加剧市场波动
铜价在10月下旬触及阶段性高点后,部分多头资金选择获利了结,推动价格快速回调。LME数据显示,10月30日当周,铜期货投机净多头持仓减少12%,显示市场情绪从亢奋转向谨慎。这种技术性调整与美元指数走强形成共振——10月31日美元指数走强,创三个月新高,直接压制以美元计价的铜价。
需求指标呈现结构性分化
荷兰国际集团策略师Ewa Manthey指出,当前基本金属市场情绪“喜忧参半”:传统领域需求复苏乏力,但新能源领域增量显著。高额的铜价抑制了下游需求,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结构性分化,使得市场对短期需求预期产生分歧。
二、供应瓶颈:从矿山到冶炼的传导效应
矿端短缺持续恶化
全球铜矿供应端扰动频发,成为价格的核心支撑。2025年一季度,印尼Grasberg矿因泥石流停产、智利Codelco铜矿罢工、秘鲁Las Bambas矿运输受阻,累计造成约12万吨产量损失。机构预估,2025年全球铜矿短缺超10万吨,2026年缺口将不断扩大。更严峻的是,现货加工费甚至出现负值,意味着冶炼厂需倒贴成本生产,进一步压缩供应弹性。
库存数据凸显紧张格局
LME铜库存降至134,625吨,为七月以来较低水平,显示可流通库存持续收紧。全球显性库存下降,加剧了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担忧。
三、长期逻辑:绿色转型重构需求版图
新能源领域成为关键增量
在传统需求疲软的背景下,新能源领域的爆发式增长成为铜价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1-9月,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32%,AI算力中心建设则推动高端铜缆需求激增,预计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用铜量将有较大突破。这些新兴领域的需求增量,足以对冲传统领域的萎缩。
机构乐观预期持续强化
投行对铜价长期走势保持高度一致。花旗明确看好2026年铜价,认为周期性需求回暖(如全球制造业PMI回升至50以上)与矿山供应受限将形成共振;高盛将铜称为“2025年最佳大宗商品”,预计明年一季度目标价达10,000美元/吨以上;摩根士丹利则强调,到2030年,绿色转型将推动全球铜需求增长40%,远超供应增速。
四、未来展望:10,000美元是起点而非终点
短期波动不改长期趋势
尽管美元波动、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可能导致铜价短期承压,但供应短缺与绿色转型的双重逻辑已形成牢固支撑。Ewa Manthey指出,“10,000美元/吨将是未来三年的价格中枢”,这一判断与产业链数据高度契合——当前铜价已充分反映供应紧张预期,而需求端的结构性增长尚未完全计价。
铜市进入“新纪元”
正如市场人士所言,本轮铜价上涨并非周期性反弹,而是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催生的长期趋势。从矿山到终端,从传统工业到新兴科技,铜正在从“工业金属”蜕变为“绿色金属”。在这场变革中,10,000美元或许只是一个起点,铜价的中长期上行通道已随着绿色浪潮的推进而徐徐展开。
结语
伦铜的“倒V”行情,恰似一场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的对话。当市场为需求指标的分化而纠结时,供应端的持续紧张与绿色转型的确定性增长,正在为铜价描绘一幅更为清晰的上行图景。在这场能源革命中,铜不再仅仅是导电的金属,而是连接传统与未来、支撑绿色转型的关键纽带。其价格走势,终将反映人类对可持续未来的坚定承诺。
最新收盘价格及库存信息:
![]()
![]()

注: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使用,不作为其他用途,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