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日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第三批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遂宁市梓江入选。梓江是涪江左岸一级支流,全长321km,流域面积5072km2,其中射洪市境内有34.4km,流域涉及射洪市天仙镇、东岳镇、广兴镇、复兴镇,大小支流共8条。
近年来,梓江流域以“生态优先、系统施治、文化铸魂”为治理核心,实现了从“污染河”到“生态河”再到“经济河”的蜕变,探索出一条丘陵地区河流治理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的创新路径,为长江上游同类流域提供可复制的“射洪样本”。
曾经的梓江流域面临诸多水生态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短板突出,污水收集管网覆盖面窄,雨污混流直排点多面广,畜禽养殖、农业种植等农业农村污染未有效管控,部分河段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下降明显,水生生物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受损,水生态环境功能明显减弱。
这些情况,必须有所改变。为此,射洪市从清源固本入手,筑牢治水根基。更换集镇污水管网2.1公里,排查整治破损、堵塞点位40余处,建制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1.76%,集镇管网覆盖率达95%以上。新改建两座乡镇污水处理厂(站),设计处理能力达750吨,配套建设管网17.05公里。建立“政府监管+第三方技术支撑”机制,实时监测厂站运行。制定资金保障机制,确保设施稳定运行率100%。
靶向治污,筑牢农污防线。推进“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建成人工湿地13处、沿线改厕1.2万户、建成农村污水处理站5座,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在3万亩核心示范区推广“三新”集成配套等技术,建设农药固定监测点100个。关闭违规养殖场148家,建成371套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培训,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建成8处尾水净化池,尾水达标排放率100%。
绿岸织锦,绘就生态画卷。建设4000米生态植被缓冲带,修复80亩河滩湿地,河岸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建立“水陆空”立体巡查体系,打捞水面垃圾,整治“四乱”问题,拆除非法采砂场。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建3000亩水土保持林、封禁治理5000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8.3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至51.18%。严格落实十年禁渔政策,近四年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投放鱼苗50万尾,修复鱼类产卵场两处,实施生态补水工程,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
文润梓江,铺就水旅新章。打造文旅新地标,依托文化地标构建文旅线路,开发核心文旅项目与研学之旅。推进梓江“两江画廊”项目,串联核心景区,建设风景廊道等设施,培育乡村旅游模式。
长效护航,构建管护机制。构建“五长联动”机制,调整560名三级河长,分解121项年度治理任务。建成“智慧河长”系统,部署高清探头与无人机巡查航线,开发手机APP“智巡”平台。开展河长制“七进”活动,设立举报渠道,建立跨界联防联控机制,签订9份合作协议,开展联合巡河。
通过一系列举措,流域治理成效逐步显现。梓江干支流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梓江大桥国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生态流量达标率超90%。鱼类种类从23种增至53种,水生植物覆盖度提升40%。生态景观全域升级,建成4公里生态护岸、12处亲水观景平台,修复26万平方米河岸缓冲带。天仙镇至东岳镇段打造特色风貌,入选“四川最美家乡河”。
此外,流域治理的生态价值转化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打造文旅IP,2024年接待游客超28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营收增长120%。广兴镇双江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村,双江村集体年收入突破50万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基地8000亩,农产品溢价率3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