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的水每年哗哗流进大海多可惜,要是能全拦下来送去西北浇灌那片片干旱的土地,该有多好。这个想法听起来特别实在,可为啥这么些年过去了,黄河还是照旧奔流到海。
黄河既然不能通航,为啥不能让其改道,将水资源用于西北内陆灌溉?它不是简单挖条沟、建个坝的事儿,背后牵动着整个北方大地生态的微妙平衡,以及成千上万人的生活。
![]()
黄河的年均天然径流量大概在580亿立方米左右,这个数字听起来挺唬人,但分摊到广阔的流域内,其实并不富裕,属于资源性缺水河流。
早在1987年,国家就制定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又称为八七分水,像分蛋糕一样,把黄河水精确地分配给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和地区。哪个地方用多少水,都是有“定额”的。
这意味着,黄河的水从一开始就不是“多得用不完”,而是需要精打细算的稀缺资源。
![]()
如果咱们真的把黄河分段截死,彻底不让它流入渤海,首先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黄河入海口那片年轻的湿地,是靠黄河泥沙和淡水才得以存在和维持的。
淡水没了,海水就会倒灌,这片湿地生态系统可能就会退化甚至消失,依赖它生存的鸟类、鱼类都会遭殃。
这就像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家,突然把水源断了,家里的花花草草、鱼缸里的生命,可就都难保了。海水入侵还会影响到沿岸的地下水质,让土地盐碱化,庄稼更难生长。
![]()
黄河之所以叫黄河,就是因为它裹挟了大量泥沙。这些泥沙虽然是中下游河床抬高的元凶,但也正是它们,在入海口不断“造陆”,形成了富饶的黄河三角洲。
如果水流彻底中断,泥沙输送停止,海岸线就会因为海浪侵蚀而后退,失去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大量的泥沙被拦在水库里,会急剧减少水库的库容,影响水库的寿命和防洪功能。
历史上三门峡水库的教训就非常深刻,因为对泥沙问题估计不足,水库建成后淤积严重,不得不进行大规模改造,其影响至今仍在。
![]()
从工程技术和经济成本上看,这个想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将黄河水全部引向西北,意味着要建设超长距离、超大规的调水工程,需要穿越复杂的地形,其投资将是天文数字。
而且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用水效率相对较低,把极其宝贵的水资源漫灌到广袤但可能产出不高的土地上,从投入产出比来看,是否划算需要慎重评估。
![]()
水在输送过程中,还会有大量的蒸发和渗漏损失,可能费尽千辛万苦调过去的水,在半路上就损耗了不少。更重要的是社会公平问题。黄河水是流域内所有省份共享的资源。
如果为了西北灌溉而完全截断下游水流,那么山东、河南等下游省份的工农业生产和数千万人口的生活用水将如何保障?
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地域间水资源争夺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水资源的分配必须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
国家一直在采取更加科学和可持续的方式来利用黄河水资源,比如,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在西北地区推广滴灌、喷灌,让每一方水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南水北调工程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方地区的缺水压力。
同时通过水库联合调度,在汛期进行调水调沙,既冲刷了下游河道的淤积泥沙,又合理利用了水资源。这些措施,都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智慧之举。
![]()
不让黄河入海,把水全部用于灌溉,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受制于自然规律、技术条件、经济成本和生态社会影响,目前还难以实现。
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协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协调用水与沙的关系。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