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北京西郊一间会议室里,罗瑞卿轻声对身旁的彭德怀说:‘名单已经拟好,大将排在上将之前。’”这句随意的低语其实点出了一个很多人至今仍常拿来讨论的细节——大将究竟比上将高在哪里,又缘何后来在中国军衔体系里消失不见。把时钟拨回到上世纪中叶,答案并不复杂,却耐人寻味。
![]()
国际军衔制度大致分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四级将官体系,上至上将下到准将,层次清晰;第二类源自前苏联与东欧,保留了“大将”一档,却取消准将;第三类则是拉美等少数国家的三级制,直接将上将作为最高军衔。大将和上将的先后顺序在任何一类体系里都没产生过歧义——大将永远高于上将。换句话说,只要“大”字还挂在那里,上将就只能往后站。
有意思的是,大将并非古已有之。十九世纪末以前,欧洲各国最高统帅多被冠以“元帅”或“野战元帅”。俄国革命后,苏联红军在1924年首创“大将”衔,用以区分战区级指挥员与集团军级指挥员。随后东欧和若干社会主义国家纷纷照搬。冷战期间,华约部队里,军装领花上的一颗大星就能告诉对面:这位是大将,级别仅次于元帅。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既借鉴苏联,也保留本身的政治传统。十位功勋卓著的指挥员被授予元帅,再往下一档便是“大将”,同样十人。对照当时的编制,大将主要对应大军区一级或重要兵种的第一把手。上将、中将、少将依次对应军、兵团以及师以上的干部。这种设置与苏联无异,只不过元帅与大将的人选在中国极为有限,带有鲜明的革命元勋色彩。
![]()
试想一下,如果1955年评衔一口气给数百名干部都戴上大将肩章,那么“大”字就会迅速贬值,难以凸显功劳与资历。也正因此,国务院、中央军委在起草授衔条例时曾明确提出:大将以后原则上不再追加。罗瑞卿那句“排在上将之前”听来轻描淡写,背后却是对军功与政治地位双重考量后的定案。
遗憾的是,元帅和大将的存在感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开国元勋陆续离世,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时直接取消了这两级,将官便只剩上将、中将、少将。有人疑惑,为什么不学西方留个准将填空?原因很现实:若把师职干部大批量授予准将,将官队伍会迅速膨胀,职务与衔级脱节;而如果丢掉这一级,原本的上校又显得偏低。折中之策就是增设“大校”。大校既补上了“校官最高级”这一空白,又避免了滥设将官。
把视线放到世界各国,中国的“三等十级”体系在形式上更接近“西方型”四级将官制,只是把元帅换成上将,把准将变成大校。有人据此提出,上将在中国等同于西方元帅。其实不然,西方元帅是战时或重大庆典才授予的荣誉衔,平时并不列入常设军官编制;中国上将则是现役最高军衔,职能与美军四星上将相当。这也解释了为何1988年后上将数量渐渐增多,却仍保持相对克制。
![]()
横向比较,不同国家对大将的定义五花八门。波兰干脆将大将与准将同时保留,使将官达到五级;智利陆军把“大将”直接译成“四星中将”,听着就够绕;日本自卫队则用“将一”“将二”“将补”来对应上中少。名称纷繁,逻辑却一致:无论如何拆分,处于顶端的那一档都不是上将,更不可能是中将。由此再回头看“大将和上将谁更高”,答案早已昭然若揭。
然而,军衔只是用来识别职务与责任的一套符号。1955年的十大将,除黄克诚外,其他九人后来都曾任大军区级乃至中央要职,肩上的一枚大星与其说是荣耀,不如说是一份无形的重担。孟良崮、淮海、锦州的炮火已经远去,但指挥员要为数十万官兵性命和国家安全负责,这份压力并未随时间消散。
![]()
到了今天,大将一档在我军阵列里成为历史名词,却未被彻底遗忘。军事院校教学里仍会讲“开国十大将”,研究机构出版的军史著作也常把“大将”与苏联最高指挥体系并列。对军迷而言,大将不仅是一块肩章,更象征着新中国武装力量由农民军迈向现代军队的关键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范围里取消最高将官级别的国家并不多见。法国保留“陆军上将”但几乎不授,英国的海军上将也只是礼仪概念;唯独中国把元帅和大将一并封存,并非出于削弱军权,而是希望军衔回归指挥链本身。干什么活,挂什么衔,简明而务实。
![]()
有人问,再过若干年,中国会不会恢复大将?答案恐怕取决于两点:一是战略格局是否需要出现超大规模战区级统帅,二是能否找到足以匹配这一军衔的卓著战功。倘若未来爆发全球性冲突或者出现新的跨军种统合模式,大将未必不会重现,但眼下似乎没有必要。
回到文章开头那幕北京西郊的小会议室,罗瑞卿的一句话让大将与上将的先后地位尘埃落定,同时揭开了共和国军衔史最浓墨重彩的一页。六十多年过去,大将的金星早已静静陈列于博物馆,却仍提醒后人:军衔无高低于荣耀之外,更蕴含着责任与担当,而这恰恰才是军人肩章真正分量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