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图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
身为小学生的父母,可能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
教育形势在变,sheng学规则在变,每个家庭对于孩子未来的规划也越来越多元,身处其中的我们,常常感到焦虑迷茫。
处在时代的交叉路口,我们不知道该带着孩子往哪个方向走,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带着很多疑惑和问题,我最近密集地和教育圈的专家大咖们进行了多次的对谈,其中令我印象深刻、也让我获得很多启发的,就是和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的对话。
![]()
周建华校长对当前应试教育的洞察,还有对孩子不同阶段的养育关键点看法,都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很多一直萦绕在心头的教育困惑,都在这次对话中找到了答案。
今天,我就把其中特别触动我的几个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同样在育儿路上“升级打怪”的姐妹们,带来一些思考。
![]()
“应试能力”是一种重要能力,
但不能把教育做成“应试教育”
在跟周校长的交流中,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应试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要花大力气培养孩子的应试能力,但应试教育是我们要反对的教育。”
细细品味,这里面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
![]()
什么是应试能力?
应试能力是理解规则、适应规则、赢得规则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中考、高考需要,将来孩子考公务员、职场晋升,甚至独自负责一个重要项目时,都需要这种能力。
长远来看,人生是场马拉松,中高K只是前几公里,真正决定孩子能走多远的是意志品质的磨练,这段在统一标尺下接受挑选的经历,会成为孩子未来迎接人生更大挑战的宝贵财富。
可为什么又要反对应试教育呢?
目前来说,中高K依旧是对普通家庭最公平的选ba方式,我们都无法回避选ba,并且还要帮孩子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取得好成绩。
从两个孩子上小学开始,我们全家达成的首要原则也是充分利用好学校资源,掌握好学校的知识。而且孩子的自信也和他在学校的表现息息相关,所以帮助孩子一起学好课内知识很重要。
![]()
但是,我们又不能把教育做成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把应试作为唯一目标,而我们应该着眼于孩子十年、二十年后的发展,把应试能力作为培养孩子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
就像我们教孩子游泳,不能只让他在浅水区扑腾,还要教他换气、转身这些真正重要的技能,让他能够自如地在水里游。
![]()
如何判断孩子有没有天赋?
看这三点就够了
聊完能力培养,再聊聊困扰我们家长的另一个问题:孩子有没有天赋。
很多家长的焦虑,源于对孩子潜质的误判。
要么怕孩子有天赋没被发现,耽误孩子成才,最后
“泯然众人矣”;
要么是孩子没天赋还硬juan,最后孩子身心俱疲,家长也跟着操碎了心。
其实,判断孩子有没有潜质,不用四处找专家,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观察就能看出来。关于如何判断孩子的潜质,周校长给出了三个实用建议:
1、看孩子愿意“主动投入”的事
孩子不会骗自己,对于自己喜欢的事,不用我们催,他也会花时间。
大家平常可以多观察一下,
看孩子在哪方面投入时间最多?做什么事情时最专注、最快乐?
![]()
真正有天赋的孩子,会在某件事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和专注力。这些往往就是孩子的兴趣和潜质所在。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给孩子评价和引导,让孩子去选择,沉浸热爱的最大收获,是享受所爱,寻找自己。
2、听一下老师的建议
父母看自己孩子的时候,容易带有“亲妈滤镜”,对孩子的一些表现自动美化,觉得孩子哪哪都好,可能在一些事情上就不那么客观。
其实,除了父母,孩子每天跟老师相处的时间最长,老师更容易在集体环境中客观地看到孩子的特点和优势。
![]()
有些我们没注意的细节,老师看得清清楚楚,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听一下老师对孩子的建议。
3、跟孩子聊感受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和孩子谈一谈,了解孩子的想法,看看他在态度和能力上的表现。
![]()
如果孩子已经尽力了,但还是很难做出特别出色的表现,那我们也要顺其自然,不强求。
最可惜的就是潜力和用力错位,
比如孩子明明喜欢画画,非让他学跳舞;他适合走学术路线,非要他当艺术家,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
![]()
小初高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家长角色都有重点
跟周校长的聊天中,让我很受用的一点是,周校长把孩子的成长分为三个关键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家长的教育重点和角色都不一样。
小学阶段:重视陪伴
周校长说:
“孩子跟父母的亲情是在陪伴中建立的,孩子的秉性是在陪伴中观察、引导和塑造的。”
![]()
孩子12岁前,都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这时候父母就像孩子的“安全基地”,他会自己出去探索世界,遇到困难回来充电。
但是现在很多年轻家长处于事业上升期,在外面忙了一天身心疲惫,回到家也没精力陪孩子玩,甚至不想说话。有时候为了图清静,就随手把手机扔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玩。
![]()
等到有时间去陪伴孩子的时候,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已经不愿意跟自己说话了。其实就是因为小学阶段的陪伴没做好,亲子关系的“地基”没打牢,后面再想补就难了。
初中阶段:重尊重
这个阶段,被周校长形容为“更年期遇到了青春期”。
![]()
青春期的孩子正在进行“心理断乳”,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所以很多家长会发现,原来无话不说的孩子,现在像浑身长刺的小刺猬,他们表面叛逆,内心特别敏感。
而此时的很多妈妈们,因为进入了更年期,导致激素水平波动、睡眠质量下降、潮热盗汗等,自身也容易烦躁。当妈妈们的更年期遇上了孩子们的青春期,很容易产生剧烈冲突。
![]()
周校长的建议是: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少一些说教和控制。
图图现在上初中了,他在很多事情上越来越有自己的看法,他的这些想法只要不是太离谱,我都会尽可能尊重他。
高中阶段:重放手
我见过身边有些家长,为了孩子高考,辞掉自己的工作全程陪伴,初心是好的,但孩子压力特别大。
其实陪伴应该从小开始,到了高中,孩子需要的是方向上的指引,而不是事无巨细的管控。
![]()
他们希望的亲子关系是,需要时你在,不需要时你给他空间。所以,我们也要学着慢慢退场。
周校长认为,
这个
阶段养育
孩子就像放风筝一样,想要风筝飞得高,就要适时放线,偶尔拽一拽,提醒他
“方向对不对”就够了
但又不能一直拽着不放,否则就会拽下来。
跟周校长的这次对话,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许当下我们需要做的,是走进孩子内心、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帮他们在应试与素质之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
在养育孩子这条路上,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走路,有时候会慌、会乱,会怕自己走错路,耽误了孩子。
没关系,只要愿意观察孩子,陪孩子慢慢走,就能离我们预想中的目标更近一点。
我们一起摸索,陪着孩子慢慢长大。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